国产奶粉巨头贝因美再次卷入违规风波,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近日,贝因美公司发布公告,披露其已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决定书指出,经过现场检查,贝因美在财务报告披露、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及财务资助事项审议披露等方面存在多项违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浙江证监局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将相关情况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公告显示,贝因美在收入确认方面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导致定期财务报告披露不准确。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形,分别在2021年和2022年占用公司资金3091.66万元和1693.55万元,尽管这些资金在当年内已归还公司。另外,公司对广西全安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财务资助事项也未及时审议并披露。
此次违规事件对贝因美的股价造成了显著影响。公告发布后的次日,贝因美股价开盘大跌,最低跌幅达到9.59%。截至收盘,股价报7.11元,下跌2.6%,公司总市值缩水至76.7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贝因美首次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近年来,该公司多次因违规行为被警示。2021年,贝因美因业绩披露误差较大,公司及时任董事长、财务总监、董秘等就收到了浙江证监局的警示函。同年,公司还因“业绩变脸”事件被深交所通报批评。公司独立董事高强也因误操作违规买卖公司股票而构成短线交易,并对此表示歉意。
在业绩表现方面,贝因美近年来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竞争的加剧,贝因美的业绩承压明显。尽管公司在2023年实现了净利润的扭亏为盈,但与飞鹤、澳优等头部品牌的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
为了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贝因美在普通奶粉产品以外,正积极开发新的产品业务。其中,特医食品是公司重点关注与布局的板块。然而,新业务的拓展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贝因美与经销商科露宝之间因销售代理合同纠纷而对簿公堂,涉诉金额超过2亿元。据了解,这场纠纷主要涉及贝因美的特医食品业务,双方因销售目标未达成而提前终止合作。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贝因美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控股股东将高度重视决定书中所涉问题,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总结、整改。同时,公司强调,本次行政监管措施不会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