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界,沈尹默的名字无疑是闪耀的星辰,而他与陈独秀之间的一段书法情缘,更是被传为佳话。
沈尹默自幼便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从褚遂良的《孟法师碑》入门,日复一日地刻苦练习,逐渐在书法界崭露头角。民国初年,“南沈北于”的说法已经在书坛流传,到了20世纪40年代,“南沈北吴”的美誉更是让他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
然而,沈尹默的书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与陈独秀相遇。这位以直言不讳著称的革命家,对沈尹默的书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你的字,俗气在骨。”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让沈尹默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
但沈尹默并未因此气馁,反而将这次批评视为一次难得的指点。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书法,发现自己在执笔和运笔上确实存在不足。于是,他拿出了清代书法理论大家包世臣的《艺舟双辑》,细细研读,并每天用大羊毫沾淡墨水临写汉碑,一张纸写一个字,等纸干了再用浓墨重写。就这样,十年如一日,沈尹默的书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陈独秀与沈尹默的友谊也在这次批评后逐渐加深。两人虽然艺术观念不同,但都对书法有着深厚的热爱。陈独秀推崇魏碑,而沈尹默则坚持帖学,追随二王的书法。这种差异并没有阻碍他们的友谊,反而让两人在切磋中更加了解彼此。
1917年,陈独秀为了创办杂志和编写字典前往北京募款。在北京大学附近,他再次遇到了沈尹默。老友重逢,自然倍感亲切。在得知陈独秀的来意后,沈尹默积极为他奔波,并成功向北大校长蔡元培推荐了陈独秀。就这样,陈独秀留在了北京大学,而沈尹默也成为了《新青年》编委会成员之一。
尽管两人友情深厚,但陈独秀对沈尹默书法的批评从未停止。上世纪30年代末,当沈尹默得知陈独秀的下落后,激动之余赠送了一首诗给他。然而,陈独秀在看完诗后,依然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沈尹默的书法:“三十年毫无长进。”尽管如此,沈尹默并未因此心生芥蒂,他知道这是朋友之间的真诚切磋。
晚年的沈尹默经历了动荡时期的批判,但他始终坚守着对书法的热爱。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书法水平终于有了极大的提升,终成一代宗师。只可惜,陈独秀已经与世长辞,无法再与他切磋书法。
关于沈尹默的书法,后世之人评价颇高。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曾称赞他的墨宝:“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也称赞他的书法“米元章以下”。这些名家的评价,足以体现出沈尹默的书法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