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宝可梦》维权案在广东高院成功调解,为跨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树立新典范
近日,全球知名游戏动漫IP《宝可梦》在中国的维权首案,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广东高院)成功调解,为跨国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创新范例。此案不仅彰显了中国法治对创新成果的平等保护,也为全球创新生态的发展贡献了司法智慧。
《宝可梦》系列游戏自1996年发行以来,凭借其独特的角色设定和丰富的故事情节,积累了极高的人气和知名度。然而,2015年上线的一款名为《口袋妖怪:复刻》的手游,因其角色、地图、故事、玩法等元素与《宝可梦》系列游戏高度相似,引发了侵权争议。宝可梦公司随即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相关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2024年7月,深圳中院一审判决宝可梦公司胜诉,判定被告麦某公司赔偿人民币1.07亿元,其他三家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面对这一判决,被告公司不服,向广东高院提起上诉。
图为《宝可梦》案在广东高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现场。
2024年12月,此案在广东高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庭审现场座无虚席,各界人士受邀旁听。在审判长的主持下,双方围绕一审判决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赔偿计算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法庭调查和辩论。宝可梦公司认为《宝可梦》系列游戏的整体故事性内容受著作权法保护,而被告公司则辩称游戏玩法体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为了弥合双方分歧,广东高院合议庭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方面,通过多次庭前会议全面审查证据,逐一比对游戏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援引同类纠纷的裁判标准,引导双方当事人对诉讼结果形成合理预期。同时,合议庭还加快了另一涉及游戏《万国觉醒》的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的审理进度,以判决形式明确了相关法律争议的裁判标准,并向《宝可梦》案当事人释明。
在“严格审查+示范判决+国际调解”的工作机制下,广东高院合议庭成功推动了双方当事人的调解。通过多轮“背靠背”“面对面”的调解,以及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与调解,双方最终就赔偿问题达成了调解协议。广东高院迅速启动了快速审查程序,确认了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调解协议达成后,被告公司主动停止了侵权行为,在媒体上公开发布道歉声明,并向权利人、广大游戏玩家以及社会各界致歉。同时,赔偿也已得到即时履行,侵权游戏已全面下架。宝可梦公司对此案的妥善处理表示了高度认可,认为调解结果大大增强了他们对中国司法环境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信心。
广东高院院长张海波在法官心语中表示,此案从一审到二审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充分体现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对人民法院提出了诸多挑战。司法实践证明,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不能局限于卷宗里、孤立于单案中、停滞于裁判上,而是要积极融入产业思维,高度关注案件背后相关企业的长久发展以及相关行业领域的良性竞争。
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执行会长鲁晓昆点评称,《宝可梦》案的审理为游戏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示范性标杆,对游戏产业创新、规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广东高院通过类案援引、诉调对接等机制弥合分歧,既维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考虑了企业的生存发展权利,体现了平等保护中外主体、兼顾依法治理与产业实际的司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