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经界风云人物董明珠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她在一场公开活动中对小米汽车提出了尖锐批评,言辞之激烈,令业界内外哗然。作为格力电器的掌舵人,董明珠在连任董事长的首日便以“安全问题”为矛,直指小米汽车,这一幕戏剧性十足,堪比商界的宫斗大戏。
董明珠的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零维修率”的调侃更是登上热搜,网友们的反应可谓一针见血。有人讽刺格力手机因销量不佳而无需维修,犹如殡仪馆化妆品零差评的讽刺,直指问题核心。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网友翻出格力钛客车在三亚机场起火的历史事件,调侃董明珠此番言论如同自食其果。
回顾格力手机的发展历程,堪称商学院失败案例的经典。董明珠曾豪言“分分钟灭小米”,然而格力手机不仅开机画面令人大跌眼镜,售价也远高于小米,最终只能依靠内部员工消化库存。如今,这些手机在二手市场上仅以数十元的价格出售,无人问津。相比之下,小米汽车在面对SU7事故后,销量不降反升,单周售出七千台,无疑给董明珠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场商战背后,实则隐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深刻较量。格力坚持的钛酸锂电池虽安全,但续航能力不足200公里,难以满足家用车市场需求。而小米采用的三元锂电池,尽管存在安全风险,但其630公里的续航和防弹涂层设计,使其在性能和安全性上达到了平衡。董明珠的“移动保险箱”与雷军的“智能太空舱”理念,显然不在同一竞争层面。
然而,董明珠的焦虑并非毫无根据。当前新能源车市场乱象丛生,电池标准不一,碰撞测试缺乏统一标准。消费者对安全的认知也存在巨大偏差,62%的车主认为不自燃即安全,这种认知误区无疑加剧了行业的风险。因此,建立场景化的安全标准,确保企业行为的透明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场看似针锋相对的商战中,董明珠和雷军实际上都在为中国制造探索道路。格力的“笨功夫”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小米的“快思维”则侧重于生态链建设,两者虽路径不同,但都致力于攀登制造业的高峰。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未来,若钛酸锂能在能量密度上取得突破,三元锂能在安全性上更进一步,中国消费者将有望享受到既安全又耐用的国民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