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领航者,吉利人才发展集团CEO及芯位教育董事长陆丹,近期就人工智能(AI)与教育的融合发表了深刻见解。他认为,AI的浪潮已不可阻挡,中国在全球AI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教育工作者应尽早接纳并善用这一技术,以加速教育质量的提升。
陆丹指出,AI技术有望彻底颠覆传统教育模式,实现知识的平等获取及个性化教育。他特别提到,对于民办教育而言,这是一个借由AI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性契机。相较于公办院校,民办院校在机制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能以更高效的成本效益实现教育质量的飞跃。
陆丹进一步阐述了民办教育如何借助AI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八个关键议题。首先,他强调AI为民办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能够打破资源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平等化。通过线上平台,顶尖课程得以广泛传播,使得所有师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加速知识的普及与提升。
关于AI与高等教育教学的融合,陆丹提到,芯位教育1.0版本已显著增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专业及课程。平台还能通过AI技术生成职业选择模型,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并据此配置课程,实现学术与职业逻辑的无缝对接。未来,芯位教育2.0版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预计一年内推出。
针对将AI纳入通识教育可能引发的争议,陆丹表示,虽然新技术的出现总会伴随伦理问题,但不应因此而停止前进。他建议建立双重机制,既保障数据合规性,又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通过构建批判性和创造性知识图谱,芯位教育鼓励学习者在与AI的互动中不断自我反思、自主创造,避免思维惰性。
在与全球其他地区的比较中,陆丹指出,中国在AI教育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得益于完善的新基建、丰富的慕课资源、众多大模型的实践应用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有望在全球教育变革中脱颖而出,成为新样本。
陆丹还介绍了芯位教育如何通过AI产品助力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拓宽产教融合空间。芯位校园智慧等产品打破了传统智慧校园的限制,实现了管理者、教师、学生三角色的数据共享,与吉利正在推进的“三个校园建设”形成协同效应。目前,芯位教育已与多所国内外院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对于AI对教师工作的影响,陆丹认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AI技术带来的资源冲击要求教师在学生选专业、选职业等环节发挥引导作用。同时,芯位教育将推出学科知识图谱、批判性和创造性图谱等工具,帮助教师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适应教育变革。
最后,陆丹探讨了AI时代产教融合的新机遇。他指出,民办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学生就业与企业紧密关联。AI的深度应用将重构“学用闭环”,实现学术培养与职业需求的无缝衔接,提升融合效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