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日成功举办了一场聚焦游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论坛,会上发布了一份重要报告,为游戏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关键指引。
此次“知识产权护航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由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及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联合主办。论坛汇聚了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游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根据论坛发布的《科技赋能·法治护航——2025网络游戏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规则、挑战与协同进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表现强劲,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游戏用户规模也增至6.74亿人,同比增幅为0.94%。这一数据表明,知识产权作为游戏产业的核心资产,正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彭诚信在论坛上表示,《报告》历经半年的深入调研,汇集了司法、行政、学术与产业四方的智慧,全面梳理了游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规则与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这一报告旨在助力完善游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报告》指出,网络游戏在研发至上线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面临多种形式的侵权行为,包括泄密、外挂、私服以及“换皮”等。其中,商业秘密保护的定性和定损难题尤为突出,成为当前游戏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挑战之一。报告还提到,未公开的游戏信息,如代码、数值设定、角色形象及地图等,在民事案件中已基本形成共识,其商业秘密属性得到确认。
论坛上,《报告》主编、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副院长刘维分享了对于游戏知识产权保护新问题的见解。他认为,应针对不同问题的性质进行甄别,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完善。刘维表示,希望通过《报告》的研究成果,为游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从理念更新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入手,推动游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规范化进程。
《报告》还提到了实际案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判决的“米哈游诉陈某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该案例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2024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进一步体现了在游戏产业中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性。
随着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此次论坛及《报告》的发布,不仅为游戏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也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与会者纷纷表示,将积极借鉴《报告》中的研究成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保护能力,共同推动游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