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股技术浪潮不仅改变了媒体的生产方式,还推动了媒体向更深层次的融合迈进。近日,一项针对浙江主流媒体的调研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调研发现,智慧化生产和智能化更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媒体行业。在浙江,多家媒体机构已经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将其应用于内容生产、服务运营等多个方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等省级媒体,以及多个市级传媒中心,都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如传播大模型、ZMG智媒果大模型、新质AI媒平台等。
这些创新应用不仅提升了新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拓展了媒体服务的边界。例如,杭州文广集团的AIGC已在50%以上自制节目中运用,实现了新闻播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数字人的应用也成为媒体创新节目形态的新宠。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温州都市报等媒体推出的数字人主播,不仅在新闻播报中表现出色,还与直播带货、文旅推广等场景相结合,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为了推动媒体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浙江省多家媒体还成立了AI实验室和学习小组。这些机构不仅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提升采编人员的智能化素养。例如,长兴县融媒体中心成立了AIGC实验室,用AI技术进行短视频生产;宁波广电集团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也分别成立了AI应用实验室和智能媒体实验室,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内容生产中的创新应用。
然而,媒体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并非一帆风顺。调研发现,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具备辅助新闻生产的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技术本身仍在不断成熟和进化过程中,部分采编人员对AI功能的使用频率和满意度仍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技术投入和动力机制也是制约媒体+AI发展的重要因素。媒体行业技术领军型人才不足、资金投入有限、传统路径依赖等问题都阻碍了新技术的扩散和应用。
人工智能运用于新闻生产还带来了新的风险。真实性、规范性和版权问题是当前媒体面临的主要挑战。随着深度伪造技术的兴起,把握新闻真实、传播事实真相变得更有挑战性。同时,AIGC的播放和刊出规范、数据安全保障等问题也需要制定系统全面的规范准则来加以规范。版权方面,AI大模型语料训练版权挑战和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问题也是媒体需要关注的重点。
尽管如此,媒体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仍然被视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和系统性变革的新动能。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媒体行业必将迎来更深层次的变革。未来的传媒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或将因工具的变革而产生结构性的变革,从而引发行业生态格局的变化。因此,媒体需要深刻理解新技术发展的逻辑,主动运用新技术,适应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以推动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和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