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遭遇寒流,《哪吒2》后难寻新热点
今年电影市场的表现犹如过山车,从高峰迅速跌落至低谷。《哪吒2》在春节档大放异彩,推动了二月票房的显著增长,然而,随着该片热度的消退,三月和四月的电影市场陷入了低迷,无一影片能再现其辉煌。
清明档期,尽管有十部电影扎堆上映,但总票房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5%,表现最佳的《向阳·花》也仅收获2亿元票房。即将到来的五一档,虽然有十三部电影即将上映,但新片的热度普遍不高,预售十天后,总预售票房仅为2000万元,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电影市场的这一变化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哪吒2》成为了无法回避的话题,众多业内嘉宾纷纷表达了对该片及当前电影市场的看法。
编剧、导演张冀直言,他在春节看到《哪吒2》的票房后,对今年的真人片市场感到悲观,当前的市场状况与他的预见相差无几。他总结道:“《哪吒2》救不了中国电影市场。”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共鸣。
制片人尹露则认为,《哪吒2》的高票房对其他从业者来说既喜又忧。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让中国孩子有了自己的动画偶像;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压力,让从业者担忧接下来的电影市场该如何发展。尹露分析指出,当前市场不热并非《哪吒2》的过错,而是观众需求发生了变化,观众在选择电影时会将其与《哪吒2》进行比较,若觉得不如《哪吒2》便不愿观看。
尽管如此,《哪吒2》的火爆仍为电影行业带来了一丝曙光。不少过去亏损的影院,凭借该片前两个月的票房收入实现了起死回生。然而,电影市场每年都是靠少数头部电影支撑,今年也不例外。《哪吒2》的突出表现只是加剧了这一现象。
新丽电影联席CEO田甜认为,头部优质电影能够挽回观众的注意力,这是观众的选择。北京四四得八公司总经理王博也强调,头部电影在拉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哪吒2》让许多平时不进电影院的人走进了电影院。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腰部和尾部电影的缺失。导演董润年指出,电影产业不能只靠每年的几部头部电影来维持健康发展。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是纺锤形的,而非头重脚轻。当前,腰部电影的融资越来越困难,这对产业构成了巨大压力。
面对这一现状,影视监制、策划人、影评人谭飞用身体打比方,指出头部电影固然重要,但腰部电影同样不可或缺。只有头部和腰部都健康发展,电影产业才能稳步前行。
在短视频、短剧大行其道的当下,电影创作者们也在寻找与观众共鸣的新方式。王博认为,一部电影必须提供足够的吸引力才能让观众愿意观看。这种吸引力可以来自类型、明星阵容、情绪价值或话题性等。谭飞则总结了观众现在更讲究性价比和性时比,即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满足与付出的金钱和时间的比较。
董润年强调,电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娱乐产品,观众对电影的诉求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希望在电影中看到与当下社会现实的连接,能够借电影输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因此,电影创作者需要关注现实,跟上社会和人的内心情感的变化。
然而,努力跟上观众和时代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要跟风和模仿。张冀警告说,艺术最怕的就是模仿和复制。田甜也强调,从创作角度来看,选题至关重要。她以《热辣滚烫》为例,认为真情实感是电影创作中的基本优良基因。
最后,创作者们一致认为,创新是唯一的出路。观众永远追求的是新鲜感,对创作者来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姜文在北京电影节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电影必须有新的力量才好,即使是已经很专业的电影人,也应该不断用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