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竞争的白热化,2025年英澳国际本科项目在中国学生中掀起了一股热潮,成为他们冲刺QS世界大学排名前百强名校的新途径。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这些项目的毕业生起薪比普通留学生高出18%,且有85%的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锁定了跨国企业的实习机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携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QS排名19)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QS排名34)等顶尖学府,推出了“2+2/1+3”分段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下,学生在国内阶段获得的学分能够100%被海外院校认可。尤为该校的“学术英语分层教学”体系,使得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如高考英语成绩在100分左右,也能通过校内强化课程直接升入海外名校,无需额外备考雅思。
中国传媒大学则与英国利兹大学(QS排名75)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QS排名19)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设了传媒、艺术、商科等多个热门专业。其“1+3/2+2”模式以全英文教学为特色,且2025年新增了“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前沿专业。通过“预录取机制”,该校确保95%的学生能够进入QS排名前100的院校深造,人均获得3份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雅思成绩达到6.5分及以上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减免1.5万元的学费。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依托其工科强校的背景,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QS排名72)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QS排名140)等合作,推出了“工科+商科”交叉学科课程。该项目国内学分占比25%,并引入了西澳大学的“智能制造系统”等前沿课程。其“数理强化+项目制学习”模式对学生要求较高,但淘汰率仅为5%,远低于直接申请海外院校的30%。数学高考成绩在120分以上或具备Python编程基础的学生更容易适应这一模式。
西南财经大学则推出了2+2多国别本科项目,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QS排名34)、阿德莱德大学(QS排名89)等名校对接,支持商科、工科等多个方向的选择。国内阶段由资深中外教师联合执教,雅思6.5分的达标率高达85%。该校的“双导师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发展,还致力于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2023届毕业生中,有92%进入了QS排名前50的院校深造,40%的学生还获得了澳洲八大博士全额奖学金。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则以其中英合作4+0模式独树一帜,全英文授课体系与英国利物浦大学(QS排名176)保持一致。学生在国内即可完成四年学业并获得双学位。2023届毕业生中,有31%进入了牛津、剑桥等全球顶尖大学继续深造。2025年,虽然IUP项目有所缩减,但金融专业却扩大了招生规模,并新增了“区块链金融”和“绿色金融”等前沿方向。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起薪比普通留学生高出18%。
这些国际本科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们允许学生以国内30%的时间和成本,换取QS排名前百强院校的“准录取资格”。数据显示,通过这一途径入学的学生,平均比直接申请的学生节省40万元费用。由于他们提前适应了全英文授课环境,在海外学习阶段的GPA达到3.5及以上的比例也高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