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针对同济大学2024年就业质量报告的深度分析文章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作者以尖锐的笔触,对同济大学在就业数据公布上的“简略”态度表达了强烈不满。
据悉,同济大学2024年的就业质量报告在篇幅上大幅缩水,从以往的数十页锐减至仅4页,其中正文内容更是只有短短2页。这一变化令众多关注者惊愕不已,纷纷质疑同济大学在就业数据公布上的诚意与透明度。
文章指出,同济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大学,在招生宣传上不遗余力地展示自身的优秀与卓越,但在就业数据公布上却显得敷衍了事。作者担忧,如果国内高校纷纷效仿同济大学,发布这种“超短裙”式的就业质量报告,将对报考学生的决策产生极大误导。
文章进一步基于同济大学公布的有限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比2020年至2024年的就业数据,作者发现,同济大学的就业情况在疫情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疫情前,同济大学的就业数据表现良好,灵活就业占比为零;而疫情后,灵活就业占比迅速攀升,2021年已达到9.68%。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同济大学2024年前往基层就业的人数暴涨至3105人,这一数据较往年翻倍。基层就业包括多个方面,如选调生、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作者认为,这一变化背后可能蕴含着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因素,但同济大学并未给出具体解释或分析。
文章还指出,同济大学2024年的本科升学人数占比达到70%(包括出国),较往年上涨了近10%。在升学人数激增的同时,基层就业人数也在大幅攀升,而不就业和待就业的人数则相应减少。作者认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文章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同济大学作为土木强校在就业数据公布上的失望与不满。作者认为,同济大学有责任为土木建筑行业树立榜样,但遗憾的是,同济大学并未在就业报告上用详实的数据回应外界的种种质疑。作者呼吁,同济大学应直面就业市场的挑战与变化,以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态度公布就业数据,为报考学生和行业内外人士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