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众瞩目的202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悄然降临:94岁的投资传奇沃伦·巴菲特宣布,集团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将于次年接棒,成为新的领航者。这一消息让在场的数千名股东和“巴菲特信徒”感慨万千,他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巴菲特亲手将这家企业塑造成全美巨擘,其影响力横跨金融、消费品、能源等多个领域。每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对于众多投资人而言,无异于一场心灵的“朝圣”,即便早已熟知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人们仍渴望亲耳聆听他的教诲。
今年的大会,全球投资界尤为关注巴菲特对于美国市场的看法,特别是在国际投资信心动摇的背景下。巴菲特,这位美国精神的象征,始终坚信支持优秀企业、创造可持续财富是美国繁荣的基石。他常说:“永远不要做空美国”,并称赞美国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释放人的潜力的国家”。
然而,近年来,巴菲特的言论中透露出些许保留与悲观。他承认美国制度并非尽善尽美,被“不肖之徒和机会主义者”所困扰。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残酷竞争和颠覆式创新”,最终创造了真正的财富。因此,巴菲特坚持不分红,认为将资金用于再投资美国,远比发给股东更有价值。
在投资策略上,巴菲特近年来做出了重大调整。他大幅减持了苹果和美国银行的股票,累积了高达345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这一举动在苹果股价受贸易战和供应链影响下跌后,被证明是明智的。巴菲特强调,这并非保守,而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再出手,他的商业模式就是相信“等待能带来超越市场的回报”。
关于未来的投资方向,巴菲特表示虽然信仰美国,但也不排斥海外投资。伯克希尔曾在日本大举投资并获得丰厚回报,展现了其全球视野。然而,在全球资本对美国信心动摇的当下,巴菲特是否仍看好美国市场,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巴菲特对美国财政赤字的担忧由来已久,他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未能解决的问题。同时,他也不认同关税和“零和游戏”的贸易观,认为这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他指出,货币体系的崩溃将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必须加以警惕。
在投资组合方面,巴菲特的传统配置反映了“过去的美国”,重仓金融、消费品和能源等领域,但较少涉足科技领域。这与过去十年引领美国市场崛起的科技巨头如苹果、meta、微软等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有人认为虽然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仍具价值,但其组合未必能代表未来的美国市场。
巴菲特本人也意识到这一点,他承认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自己的投资组合可能有所欠缺。但他仍坚信人类智慧的价值,不愿为了未来科技的发展而放弃现有的保险业务高管等核心资源。
关于美国资本市场的估值问题,巴菲特也表达了关注。他指出,虽然美国公司依然优秀,但价格过高已成为制约投资回报的关键因素。相比之下,欧洲、日本和中国等地存在大量被低估的类似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机会。
在大会的尾声,巴菲特再次强调了对美国的信心。他认为出生在这个地球上最富有的国家是一种运气,无需为此感到内疚。但他也提醒人们,美国一直处于“重大的革命性变革之中”,必须学会拥抱变化。对于伯克希尔而言,这意味着在新的领导团队带领下,继续探索和创新,以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