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中国科技崛起:从追赶到并跑乃至领跑》的深度分析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由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及其团队中的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专家赛琳娜·许共同撰写,原载于《纽约时报》。文章指出,中国已在多个科技领域展现出与美国并驾齐驱甚至超越的态势,标志着“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成过往。
文章回顾了施密特与基辛格去年7月与中方官员的会谈情景,当时中方对于人工智能的潜力似乎尚未完全认识。然而,仅仅19个月后,当赛琳娜再次访问中国时,她目睹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显著进步。深度求索(DeepSeek)等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成为了社交热点,电动汽车穿梭街头,无人机送餐服务屡见不鲜,这些变化彰显了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
文章强调,中国正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迅速赶超美国。从科技传播、商业化应用到科技产品研发,中国已构建起明显的优势。历史上,那些迅速采纳和传播新技术的国家往往能够占据领先地位。因此,为了赢得未来的科技竞争和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必须摒弃“永远领先”的固有观念,积极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采取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策略。美国企业倾向于开发专有人工智能模型并收取高昂的使用费,而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则通过免费开放模型,供公众使用、下载和修改,从而迅速扩大了其影响力。这种开放共享的模式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
文章还提到了中国在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领域的成就。希音(SHEIN)、Temu等在线零售商以及小红书、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大的应用程序之一。这些平台的成功不仅反映了中国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实力,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敏锐洞察力。
中国在机器人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正在大规模部署机器人,并计划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2023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这一过程中,中国还培养了大量STEM人才,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和制造业规模,形成了高度竞争的国内生态系统。
施密特在文章中呼吁美国采取积极行动,以应对中国科技的崛起。他认为,美国应该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公开分享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和研究成果,加快创新速度,并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推广人工智能。尽管美国近期削减了研究经费,但其在大学和私营行业创新方面仍具有显著优势。
面对美国的限制措施,中国科技界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国企业家已经找到了用更少资源实现更多目标的创新方法。因此,对于美国加征高额关税的举动,中国民众表现出了乐观的态度,认为中国已经做好了应对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