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33号远征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赞誉,被众多游戏评测机构和玩家视为年度最佳游戏的有力竞争者。这款游戏不仅在各大游戏媒体上收获了高分评价,还在用户投票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备受瞩目的游戏作品。
然而,在中文互联网社区中,该游戏的评价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玩家对游戏剧情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认为其存在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有玩家指出,虽然游戏剧情存在争议,但其他方面的表现却相当出色,因此他们在权衡利弊后仍然给出了好评。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给出的差评数量约为3318条,而中国区差评数量则高达2191条,约占全球差评总数的三分之二。在Steam的地区评分统计中,中国区以两成的销量占比贡献了如此高比例的差评,形成了所谓的“环大陆好评/差评”现象。这一现象无疑将对国内单机游戏出海以及海外游戏拓展国内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游戏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其第一章末尾的剧情发展。整个故事被分为三个章节,其中第三章为结局轮,玩家可以选择不进行收集直接通关。因此,前两章的内容几乎占据了整个游戏剧情的半壁江山。第一章结尾的剧情展开,直接将前后半程的叙事分割成了两段,引发了玩家的广泛讨论。
故事设定在一个世界中心发生大灾变后的时代,板块四分五裂,城市沦为废墟。人们奔赴灾区救援时,发现世界中央出现了一块神秘的巨碑和一位沉睡的巨人,被称为“纪石”和“绘母”。每年新年,绘母会苏醒并在纪石上写下100的倒计时。起初人们不解其意,直到灾后第13年才发现,倒计时会导致当年达到该岁数的老人“抹煞”暴毙。于是,人们重新展开了对世界中心的讨伐,组成远征队,一年一届,以当年的纪石年份为名。然而,远征队每次都会遭遇巨大的困难和牺牲,纪石周围怪物横行,队员往往无人生还。
到了主角所在的33号远征队,已经是灾后第67年,世界秩序濒临崩溃,文明仅剩一隅。远征队员也不再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而是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年的32岁市民。主角古斯塔夫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他任性决定报名远征,担任33队队长,慷慨赴死。在冒险过程中,古斯塔夫和队友们经历了重重困难,坚定信念,哪怕注定战死,也要为后人铺就基石,喊出了游戏第一章的题眼“For Those Who Come After”。
然而,在游戏后半段,剧情却急转直下。古斯塔夫遭遇初代远征队袭击,为保护队友身亡。新主角维尔索作为初代远征队中的异见者赶到搭救并加入33队。队员们从其口中了解到,初代队员从纪石中获得了不老不死的能力,因此不希望后续的远征队摧毁纪石。而维尔索则希望打碎这种诅咒,一直在帮助后辈。随着故事的发展,谎言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个世界竟是设计的产物,是一幅画中世界。在外界的真实世界里,存在着超能力绘画者一家,他们可以让自己的精神进入画界中。
画中的卢明世界是画家儿子的创作,儿子英年早逝后,母亲进入画中世界寻找儿子的残魂,久居画界会丧失分辨真实的能力。父亲则跟进画界中,希望带出妻子的意识后摧毁儿子最后的遗物。于是,纪石成了保护画界的镇柱,父亲通过抹煞来一点点摧毁画中世界,而绘母则通过倒计时提醒画中文明保持警惕。维尔索是绘母对儿子的仿造品,他希望毁灭画界以拯救现实中的母亲。远征队众人成了任人摆布的棋子,第一章中的努力成了南辕北辙。整个第二章讲述了维尔索潜伏到主角团队中博取信任的过程。
在结局轮的第三章中,故事聚焦在远征队古斯塔夫最宝贝的义妹玛埃尔身上。她的真实身份竟是画家的小女儿,在导致哥哥身亡的火灾中也失去了声带和眼睛。她追着父亲进入画界后失忆成了普通人。在得知真相后,她更加希望保护画界,带领主角团对抗父亲的伟力。最后与画中的哥哥对峙时,玩家需要选择是摧毁画界还是留在画中。
虽然游戏剧情的反转并不生硬,且留出了相当长的篇幅来伏笔人物真正的动机,但好人主角的去世和坏人主角的得逞仍然让许多玩家感到悲伤和愤怒。古斯塔夫和维尔索同为虚拟的画中生物,很难用单纯的好坏来判断。他们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命运却让他们陷入了复杂的纠葛中。这种关于存在主义的思考和讨论,以及真假、正道的探讨,精准命中了当下年轻人的心灵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