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犬驯养师:以爱心与专业,为特殊人群打造生活“助手”
在许多人眼中,与狗为伴或许只是生活中的一抹温馨。然而,对于服务犬驯养师而言,这份与犬只共度的时光,却承载着改变他人生活的重任。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增了42个工种,其中“服务犬驯养师”作为“宠物驯导师”下的新工种正式获得官方认可,这一变化不仅为从业者提供了明确的职业身份,也让这一小众职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服务犬驯养师,一个听起来既神秘又充满挑战的职业。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会狗狗基本的听从指令,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训练,让这些普通的狗狗成为警犬、导盲犬、精神治疗犬等,在特定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张双成,一名来自陕西西安的服务犬驯养师,已经成功“带教”出了6只导盲犬。他每天的工作从清晨开始,仔细检查导盲犬的饮食状况,进行系统化训练,确保它们能够胜任“专业助手”的角色。
服务犬的品种选择倾向于性格温顺、稳定的犬种,如德牧、拉布拉多等。这些犬只从小就开始接受专业化、系统化的训练,每天进行专业课程培训和社会化训练。张双成表示,服务犬与宠物犬有着本质的区别,宠物犬主要是陪伴,而服务犬则需要承担起“专业助手”的职责,因此容不得粘人撒娇、满地打滚等行为。
服务犬驯养师的工作不仅仅是训练狗狗,更是需要倾注大量的爱心与耐心。杭州月牙庄园宠物训练学校的创始人魏峰分享了他的工作心得:“训练时要像严师,生活中要像慈父。”他强调,驯养师必须保持平和心态,因为狗狗能敏锐感知人类情绪的变化。魏峰的手机里存满了驯养的警犬照片,这些照片见证了他与狗狗们共同度过的无数个日夜。
然而,这份职业也并非全然美好。由于行业尚处发展初期,服务犬驯养师们面临着诸多挑战。社会认知的偏差让许多驯养师处境尴尬,被视为高级“铲屎官”。同时,部分商业机构的驯养师为了谋生,不得不身兼多职,既要做宠物驯养师,又要做销售。民间服务犬培训公益机构也面临着资金之困,导盲犬、精神治愈犬等供不应求,发展局限于资金不足。
尽管如此,服务犬驯养师们依然坚守在这份职业上。他们深知,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训练狗狗,更是为了培养能够改变他人生活的“专业助手”。正如张双成所说:“我们不是在训练宠物,而是在培养能够改变他人生活的专业助手。这份工作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无限的耐心与爱心。”
为了推动服务犬驯养师行业的健康发展,业内人士呼吁,亟需系统性政策支持,培养一批高素质职业人才。同时,也需要通过政策补贴或市场化运作,提高从业者待遇保障,改善人才留存问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公益+商业”可持续的服务犬驯养模式,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