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工股份”)近日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2025年江苏省首家新增北交所上市公司,同时也是港股公司“H拆A”第一股亮相北交所的里程碑事件。
在接受专访时,天工股份的董事长、年轻的“80后”企业家朱泽峰表示,天工股份作为天工国际的拆分上市部分,将专注于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母公司主要生产钢球、钢粉和钢刀等传统产品不同,天工股份致力于更具科技含量的钛金属产品。
“钛及钛合金材料行业是高端技术装备和尖端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是我国战略性产业,对国防和民用科技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朱泽峰强调。
钛金属材料因其在化工及制盐、航空航天以及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瞩目。天工股份此次上市,计划募集资金用于建设年产3000吨高端钛及钛合金棒、丝材生产线项目,旨在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和工艺优化,提升产品质量和产能。
钛,作为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因其坚硬、耐高温、耐低温、防腐蚀等优良特性,一直是工业制造的理想材料。然而,钛金属材料在现代化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历程较短,仅发展了十多年。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钛材行业逐渐成熟,钛金属材料在化工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率先应用。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和钛材工业成本的降低,钛及钛合金材料将在消费电子、生物医疗等民用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7年,全球智能手机领域对应钛材市场规模预计将逐年提升,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29.05%。
朱泽峰经过深度调研发现,目前国内钛材在化工及制盐、航空航天领域的占比最大,而消费电子领域增速最快。天工股份通过自主研发,已掌握多种钛材牌号,产品涵盖板、管、线等各大类别,并获得全球知名消费电子厂商的认可。
天工股份作为港股公司“H拆A”第一股登陆北交所,不仅因为其已挂牌新三板,转板上市之路顺畅,更因为公司坚定走“专精特新”之路,以资本力量推动产品研发与生产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年产3000吨高端钛及钛合金棒、丝材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公司钛及钛合金材料的产能将从7000吨提升至10000吨。
天工国际除了天工股份的钛及钛合金业务外,还包括模具钢、高速钢、切削工具等业务。天工股份在业务上与其他板块完全独立,专注于钛及钛合金领域的发展。朱泽峰表示,公司将以北交所上市为契机,加快研发步伐,攻克关键技术,为高端制造领域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天工股份拥有员工405人,研发支出占总营收的4.29%,彰显了公司对研发投入的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