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己的健身打卡,引来众多网友的关注和鼓励。
然而,与此同时,小米汽车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上周,雷军在社交平台上坦言,过去一个多月对他而言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光,情绪低落,甚至暂停了部分社交互动。
小米汽车的困境源自一系列事件,从智能驾驶事故到私自通过OTA限制车辆马力,再到碳纤维前舱盖的虚假宣传,这些事件接连打击了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信任。5月13日,小米集团港股开盘即跳水,股价跌至48.7港元/股,跌幅达3.75%。
此次股价异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小米Ultra车主的退订风波。风波的核心在于小米SU7 Ultra车型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该部件售价高达4.2万元,但据媒体报道,其宣称的“复刻纽北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和“双风道高效导流散热”等功能在实际拆解中被证实仅为外观装饰。
一位车主使用鼓风机测试发现,前舱盖开孔处并无气流反应,内部结构也与普通铝制机盖无异。这一发现引发了300多名车主的集体维权,他们要求无损退车并启动集体诉讼程序。
车主刘标(化名)表示,他曾对小米SU7 Ultra十分感兴趣,但机盖宣传造假让他对小米的品控产生质疑。他担心,如果一个小配件都存在虚假宣传,那么对于动力高达1500匹的SU7 Ultra,是否会在高速行驶下发生其他意外。
另一位车主杨雷(化名)也表示,他订车时就是看中了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双风道挖孔设计,认为这是这款车的灵魂所在。然而,实际测试却发现挖孔下方只有很小的风道,且未连接散热系统。
面对车主的维权,小米汽车发布致歉声明,承认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表示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需求之外,仅提供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对于购车车主,小米将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和2万积分补偿,但未提及是否可以退车。
然而,这一补偿方案并未得到车主们的满意。他们认为,2万积分与4.2万元的选装价格相比差距太大,且改配铝制机盖需要重新排队,等待周期长达30-40周。车主们要求直接退车,并希望雷军能直面质疑,挽回口碑。
杭州车主高先生表示,他所在的退订维权群已有390多人,要求退还定金2万元。然而,小米汽车工作人员的回应却是,可以申请取消流程,但定金无法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