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乙巳年初夏,武汉汉阳古琴台迎来了一位故地重游的访客,他深情地回顾并赋诗以纪念这一文化圣地。
这位访客,曾在武汉居住十年,多次探访古琴台。如今客居京城三十载,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心中感慨万千。古琴台,这座承载着“高山流水遇知音”传说的地方,依旧烟霞缭绕,松柏苍翠,月湖如镜,琴台巍然。然而,尽管景色宜人,游客却寥寥无几,仿佛一片被遗忘的仙境。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最终奠定了现存的建筑格局。这里占地百余亩,以汉白玉方形琴台为核心,四周环绕着殿堂、庭院、碑廊等建筑。这些建筑巧妙地借景龟山与月湖,营造出一种古典园林的意境。步入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时代。
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是古琴台的精神内核。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龟山脚下鼓琴,樵夫钟子期通过琴声领悟其志在“高山流水”,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后钟子期病逝,俞伯牙摔琴绝弦,终生不复弹奏,这段佳话被后人传颂至今。古琴台上的伯牙亭、子期亭,以及“高山流水”大殿,都是为纪念这段情谊而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古琴台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今世间熙熙攘攘,过客匆匆,许多人只是为了一睹其名胜之名而来,却未能真正领略其背后的知音文化。振衣登台者,往往只夸其形胜;结伴留影者,也只为慕名而来。霓虹灯光与市井喧嚣,渐渐侵蚀了古琴台的清幽与雅致。
尽管如此,古琴台依然承载着中国传统知音文化的深厚底蕴。它是武汉市历史与人文交融的标志性景观,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如今,古琴台已成为4A级景区和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在探访古琴台的过程中,这位访客不禁感慨万千。他倚栏沉思,仿佛听到了云外传来的琴声,看到了孤鹤盘空、锦鲤跃池、群雀噪檐的景象。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那位峨冠博带的琴师,正坐在古琴前,抚琴而奏。这一刻,他深刻体会到了“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