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近日在小米价值观大赛上发表了一场深刻的内部演讲,题为《15岁,重新出发》,首次全面回应了近期围绕小米的一系列风波,特别是小米SU7高速事故引发的广泛争议。
自3月29日小米SU7在一次辅助驾驶状态下发生交通事故,导致3名驾乘人员不幸遇难以来,舆论对小米的质疑声不断。雷军在演讲中坦诚,这场突如其来的事故给小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让他深刻意识到公众对小米的高期待和严格要求。
雷军透露,一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曾告诉他,造车过程中遭遇交通事故在所难免。然而,小米SU7的事故对品牌的打击远远超出了预期。他强调,小米必须正视这场事故带来的教训,致力于在汽车安全领域做到行业领先,甚至超越行业标准,承担起大公司和行业领导者的责任。
除了安全事故的冲击,小米汽车近期还面临着销量下滑的困境。去年小米汽车交付量达到了13.68万辆,而雷军今年初设定的全年交付目标为35万辆。然而,自3月底事故发生后,小米汽车的销量开始显著下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后几周内,小米汽车的销量连续环比下降,主力车型小米SU7标准版的销量累计降幅近三成。
小米汽车还面临着产能不足的问题。据悉,小米的订单池已经积压了15万辆车,但目前小米工厂的月产能仅为2.4万辆,导致交付周期长达20周至47周。这一现象被消费者调侃为“史上最长新车期货”。虽然小米的二期工厂预计将于今年7月投产,年产能将再增15万辆,但短期内仍需应对订单积压与销量下滑的双重压力。
作为造车“新人”,小米汽车的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近期,多位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平台反映车辆存在外观工艺缺陷,如大灯外框与翼子板接缝处鼓包及翘边现象。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指出,这主要是由于翼子板设计尺寸存在偏差导致的装配缺陷,是造车经验不足的表现。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配件也陷入了“虚假宣传”争议,被车主质疑为最贵“装饰品”。小米官方此前曾多次强调该部件的性能提升价值,但实际拆解中发现仅为外观装饰,与宣传不符。
这些质量问题引发了车主们的不满和维权行动。目前,已有300多名车主组建维权群,要求无损退车并启动集体诉讼程序。部分车主已委托律师团队推进法律追责。面对这一系列挑战,雷军在演讲中表示,小米将深刻反思并持续改进,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