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AI技术冲击下,播客何去何从?微软CEO纳德拉的选择引发思考

2025-05-20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而播客这一融合了复古与潮流的媒介形式,似乎也站在了变革的风口浪尖。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近期的一番言论,为播客行业的未来投下了一枚震撼弹。

纳德拉坦言,尽管他个人对播客颇有好感,但随着微软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的问世,他的信息获取习惯已悄然改变。如今,他更倾向于将播客的文字稿上传至Copilot,在通勤途中通过AI进行内容的探讨与分析。这一转变,无疑直观展现了AI技术对播客媒介带来的深刻冲击。

回溯播客的历史,它诞生于本世纪初,是传统广播电台衰落与互联网、数字媒体兴起的产物。作为“iPod”与“broadcast”的结合体,播客以其独特的数字音频形式,通过互联网订阅和下载,迅速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2004年,苹果发布的iPodder软件,被视为播客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它让用户能够方便地订阅和下载音频节目,为播客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然而,正当播客行业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初露锋芒的2023年,满怀期待地认为AI将为其插上翅膀时,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已经酝酿。彼时,许多播客创作者乐观地视AI为创作过程中的得力助手。的确,诸如Descript、Auphonic等AI音频后期制作工具的出现,极大地减轻了创作者在剪辑、音量调整和去噪等方面的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

不仅如此,AI驱动的数字人技术也开始在播客领域崭露头角,如谷歌NotebookLM的“语音摘要”功能,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用户上传文本内容后,AI主播能够生成几乎与真人无异的对话音频,情感表达自然流畅。然而,随着AIGC在播客行业的广泛应用,播客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在剥离了人类的个性化情感表达后,播客作为信息载体,其信息密度远低于视频和图文,成为了获取信息的低效媒介。

更为严峻的是,AI在信息收集、整理、归纳方面的能力远超人类。对于同样的播客内容,AI可能只需几十秒就能给出完整的解读,无需用户亲自收听完整的节目。这一现实,无疑对主打知识分享的播客构成了巨大威胁。然而,播客之所以能在短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依然拥有不小的听众群体,正是因为它提供了私密性和情感陪伴。戴上耳机,听众便能沉浸在声音的世界里,享受那份独特的“路上伙伴”或“背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