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海外业务迎来显著增长,多项关键数据亮眼
近日,特海国际公布了其2025年第一季度的未经审核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该季度公司收入达到1.978亿美元,同比增长5.4%。更引人注目的是,股东应占利润实现扭亏为盈,达到1193.8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则为亏损445.7万美元。
从具体业务表现来看,特海国际的餐厅经营收入达到1.884亿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803亿美元,增长了4.5%。外卖业务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收入达到400万美元,同比增长37.9%。其他业务收入也实现了22.7%的增长,达到540万美元。
在客流量方面,特海国际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第一季度客流量达到780万人次,相比去年同期的730万人次,实现了稳步增长。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公司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也体现了其在海外市场运营能力的增强。
海底捞海外业务的这一显著增长,与“最牛服务员”杨利娟的转型密不可分。去年6月,杨利娟辞去了海底捞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的职务,转而主导特海国际的运营。这一人事调整被外界视为海底捞加强海外业务布局的重要一步。
杨利娟在海底捞的出海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她主导了公司在新加坡和美国的成功布局,为海底捞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担任特海国际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后,她继续发挥其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推动公司海外业务的持续增长。
在杨利娟的带领下,特海国际不仅实现了收入的稳步增长,还在新开门店数量上取得了突破。尽管关闭了3家经营不佳的门店,但公司仍然新开设了4家海底捞餐厅,使得门店总数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2家增加至2025年3月31日的123家。
对于关店决策,杨利娟表示,这是为了优化门店结构,让团队更加聚焦于健康餐厅的管理和提升。这一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特海国际的同店平均翻台率提升至4.0次/天,同比提升0.1次/天,总客流量也实现了6.8%的同比增长。
为了提升顾客的长期黏性,特海国际还对客单价进行了调整。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顾客人均消费为24.2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7美元。杨利娟指出,这是公司通过更合理的定价、更实惠的份量以及更丰富的聚餐场景等方式,主动让利给顾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