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艺术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画家,他以清奇脱俗的画风,简练飘逸的笔触,在画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便是李味青。
李味青,原名李树滋,字味青,晚号葆真老人,生于1909年的江苏南京。他不仅是现代画坛的杰出代表,更是一位对艺术有着独到见解的思想者。他的画作,无论是用笔、用墨、用水还是构图,都达到了精妙绝伦的境界,格调奇古,风神超逸,令人叹为观止。
在谈及艺术时,李味青曾对任伯年的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尽管有人认为任伯年的画有市井气,但他却认为这恰恰是任伯年为了让更多人看懂其画作而做出的努力。他强调,任伯年的格调是高雅的,无所不能,近代无人能及。同时,他也提到了白石老人和傅抱石,认为白石老人将民俗题材融入画中,拓宽了画路,发展了前人;而傅抱石的山水画则现代感十足,区别于古人,用笔讲究,天赋高,有才情。
李味青深知,画画是情感的流露,需要肚子里有货才能流得出来。他强调,作画时精神要专注,不能做作,不想画的题材即使别人点了题也不能画。同时,他也非常重视画外之功,认为多读书、读诗文词赋有助于启发人的想象力,提升画作的格调。他批评了那些题识语言不通、颠三倒四的画家,认为他们缺乏修养,画也画不好。
在水墨画方面,李味青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水墨为上,一张好画要想流传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唯有水墨能达到。他年轻时曾学过水彩,但后来还是回归到了水墨画。他欣赏八大、石涛的水墨画,认为他们的画作几百年后依然神完气足,自己也是受到了他们的启发。
在李味青看来,画画要变,但变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自然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他反对那种今天象张三、明天象李四的变法,认为那是六神无主、没有主见的表现。他强调,画画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精神寓意,如兰竹之事、画石寓意等,都是画家通过画作传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李味青还非常重视书画艺术的客观公正性。他认为,字画一挂上墙,不论你地位多高,都会自动排队。地位高但写不好、画不好的人,还是会排在后面。他强调,艺术是永存的,欺骗不了人民。
最后,李味青提到了画画不要被时空、季节限制住。他认为,梅、兰、竹、菊可以合画在一幅里,称“四君子”;松、竹、梅画在一幅里叫“岁寒三友”,这些都是突破时空季节的,是中国独有的艺术体现。他强调,画画要有生机,要生机勃勃,要敢于留白、计白当黑,要有虚实轻重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