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上市公司飞马国际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该公司正寻求新的东家,而漳州国企已表达接手意向。尽管最终交易尚未尘埃落定,但飞马国际的基本面已被市场深入剖析。
据最新公告显示,漳州国资高新区旗下的高鑫创投计划从昔日中国首富刘永好手中接过飞马国际的控制权,涉及20%的股份转让。尽管这并非刘永好所持的全部股份,但足以实现控制权的更迭。
回溯历史,刘永好于三年前通过参与飞马国际的破产重组,成为其实际控制人。当时的飞马国际还是一家年营收高达614亿、净利润3亿的供应链巨头。然而,好景不长,到2021年,飞马国际已负债累累,营收锐减至2.7亿,负债近10亿,负债率高达87%,现金流枯竭,不得不进行破产重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永好扮演了飞马国际的白衣骑士角色,通过海南新增鼎投资公司实际控制了飞马国际29.9%的股份。在重组时,刘永好承诺飞马国际在2022年至2024年间的净利润总和不低于5.7亿,若未达标,将在2024年年报公布后三个月内以现金补足。然而,飞马国际在这三年间的净利润仅为1.33亿,导致刘永好需补足4.37亿的业绩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漳州国资接盘的时间节点颇为微妙,距离刘永好补齐业绩缺口的期限仅剩不到一个月。尽管刘永好表现出补足业绩缺口的诚意,但业绩补偿方案在股东大会上被否决,小股东们更看重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而非一次性补偿。
飞马国际的转型之路并不顺利。早年该公司以供应链业务为主,后计划投资7亿在山西原平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形成“供应链+环保新能源双主营”模式。然而,一期投资4亿后,因主要蒸汽客户经营陷入困境,项目变为烂尾工程。自2018年起,飞马国际连续亏损,尽管刘永好参与重组后一度出现好转,但未能根本扭转颓势。如今,飞马国际的现金流为负,负债累累,市值虽达70多亿,但市盈率高达350倍,股价严重注水。
对于漳州国资而言,接盘飞马国际并非易事。业绩补偿问题悬而未决,小股东对补偿方案持反对态度,而飞马国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前景均充满不确定性。曾经的中国首富都未能带动的企业,漳州国资能否力挽狂澜,市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