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引领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针对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互动形式匮乏、社区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及融合度不高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该区以满足10万余名中小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核心,以“三圈共育·整区推进”为战略导向,集全区之力,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构建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机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构建“三圈”模型,机制化推动协同育人
首先,市北区以91所中小学为核心,联合学生家庭及周边资源单位,成立学校“教联体”,优化治理结构,设立校务委员会,明确各方参与治理的权力与空间,完成了“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制”试点。其次,在学区制改革的基础上,吸纳街道和资源单位,成立学区“教联体议事会”,实现资源跨校共享,开展多样活动,促进街道社区居民与学校的深入交流。最后,区教体局牵头,联合多部门及社会资源单位,成立区域“教联体”,制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全区教联体建设。
二、拓展“全域”阵地,实体化推进协同育人
在学校层面,市北区强化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互动制度,创新举办“亲子文化节”,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在社会层面,全区137个社区均建立了家庭教育服务站,配备专业指导师,同时利用文体场馆、博物馆等资源,强化馆校合作,打造“网格化”社会育人阵地。在线上,研发了“市北教育服务资源管理平台”和“市北家校合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家校沟通渠道。
三、组建“多元”队伍,科学化实施协同育人
市北区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组建协同育人智库,聘请心理专家担任心理副校长,组建本土专家讲师团。同时,成立家庭教育科,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师,强化典型带动效应。招募优秀家长组成志愿服务队,在多个方面主动协同,打造“市北好爸妈”团队,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活动。
四、开发“立体”课程,特色化展现协同育人
市北区立足“五育并举”,发布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与多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科学教育基地,开发特色课程。同时,针对家长需求,研发“1+x”新生家长衔接系列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还策划实施了多项家庭教育指导创新项目,打造知识社群,让家长在讨论中自主学习、共同成长。
青岛市市北区的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还提升了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经验在全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论坛上进行了典型交流,获得了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