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YU7创下单日锁单量24万辆的佳绩后,公司创始人雷军于7月2日再度开启直播,亲自解答消费者对于这款新车的种种疑问。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问题,牛车网进行了梳理:关于锁单后能否退定金,答案是否定的;买车是否附赠冰箱,则需额外付费;对于友商“截胡”的传言,雷军表示内容不实,无需对小米进行无端指责;对于交付周期长的问题,他建议急需用车的消费者可考虑其他品牌;限时改配政策,被雷军形容为给消费者的一次“反悔机会”;直播中还有一个小惊喜:纸巾盒价格将有所调整。
雷军的这场直播,无疑为小米汽车YU7的热销添上了一抹理性的色彩,展现出商界领袖的务实与精明,理想主义的色彩淡去,商业逻辑成为主导。
关于交付周期,多家汽车品牌如蔚来、极氪、智己、阿维塔等,已推出针对小米YU7准车主的定金补贴策略,意图分羹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小米汽车APP上的数据显示,YU7标准版交付周期为53-56周,Pro版为48-51周,即便是交付较快的Max版,也需等待33-36周。
这一漫长的等待时间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尤其是标准版车主,可能需要等待一年以上才能提车。更令人不满的是,消费者只有在锁单后才能看到交付周期,导致不少人在发现提车遥遥无期时,才意识到定金无法退还。
面对友商的补贴策略,雷军显得颇为淡定,称这些传言不准确,无需过度解读。然而,他的态度实际上回避了因交付周期长可能导致的用户流失问题。小米汽车非但没有提出解决方案,反而暗示消费者若急需用车可考虑其他品牌,从而将因产能不足带来的压力转嫁给了竞争对手和消费者。
为了进一步缓解交付压力,小米汽车推出了限时改配政策。尽管这一政策表面上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实际上,选择改配的消费者需要重新排队,变相延长了自己的提车周期,同时也减轻了小米的交付压力。
除了交付周期长的问题,小米YU7在配置上也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原本在多个车型中已标配的车载冰箱,在小米YU7中却变为了选装项。更令人震惊的是,有消费者反映,在订车前,小米YU7标准版和Pro版的配置单中显示有外后视镜自动防眩目功能,但在订车后却发现该功能仅在Max版中配备。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小米客服回应称,此前的配置单文案存在错误,但由于订购时消费者已确认购车配置,且官网配置描述无误,因此不能退还定金。这一回应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认为小米在逐利的同时,忽视了消费者的权益。
在小米YU7热销的背后,销售人员的待遇问题也浮出水面。尽管销售额高达数百亿元,但一线销售人员的提成却低得可怜,仅为300-1000元/台,远低于同行业水平。由于提成需要等到车辆交付时才能兑现,而交付周期长达一年以上,导致销售人员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网友们对此调侃道:“雷军自己卖车,销售只负责拉群。”这一说法揭示了小米汽车过分依赖雷军个人IP带货,却忽视了一线销售的价值兑现问题。低薪策略不仅难以维系销售人员的积极性,还加剧了员工的流动性,为未来的交付环节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