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名为《小羊圈胡同》的曲艺舞台剧在北京老舍剧场成功完成了首轮演出,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为了深入探讨该剧的艺术价值与创新之处,一场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顺利举行。
《小羊圈胡同》以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为灵感源泉,大胆地将京韵大鼓、单弦等传统曲艺与戏剧元素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独特的艺术盛宴。该剧的编剧龚应恬透露,这是曲艺舞台剧的一次全新尝试,全剧共融入了15个唱段,涵盖了13种不同的曲种,曲艺表演总时长达到了53分钟。龚应恬表示,他们致力于通过曲艺与戏剧的深度融合,讲述一个完整且吸引人的故事,以此展现老舍先生的精神风貌和曲艺的独特魅力。
在研讨会上,多位来自曲艺、文学、戏剧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小羊圈胡同》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该剧在曲艺融合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赞赏主创团队勇于尝试的“冒险”精神。评论家兴安指出,该剧巧妙地运用了传统曲艺的说唱叙事方法,与现代舞台剧的结构方式相结合,重新诠释了老舍的作品,深刻捕捉到了北京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特质。评论家崔琦则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表示,对于《小羊圈胡同》的创新尝试,不应过分拘泥于形式,而应看到其在艺术探索上的积极意义。他引用老舍先生的话来鼓励:“非驴非马有什么关系?非驴非马是骡子,力气更大。”
尽管作为初创之作,《小羊圈胡同》在艺术表现上仍有提升的空间,但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崔琦与作家叶晓都认为,该剧的节奏可以进一步加快,主要矛盾可以更加突出,以增强故事的紧凑性和吸引力。同时,剧中四爷的扮演者、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王宏坤也建议,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幽默元素,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并了解曲艺艺术。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曲艺家协会以及北京老舍文学院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