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南京白局新篇《织云记》:老腔新唱,唤醒秦淮旧梦

2025-07-07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南京民俗博物馆内,一部讲述云锦传人故事的《织云记》连续四场上演,以白局这一地方曲艺的独特韵味,将观众带入秦淮河畔的旧时光。这部剧不仅是对南京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与白局的致敬,更是对传统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

《织云记》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南京,通过云锦传人骆素云与许织的传奇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匠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剧中,传统手艺的传承与时代的变迁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为确保故事的真实性和专业性,剧组特别邀请了南京云锦研究所的非遗传承人周双喜担任顾问,为剧目提供了严谨的历史与文化支撑。

在演出形式上,《织云记》既保留了白局艺术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舞台元素,实现了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说唱艺人手持碗碟,敲打出清脆的节奏,配合戏曲表演的方式,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该剧还采用了灵活的演出形式,既可整本演出,也可分折呈现,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求。

编剧秦天表示,创作《织云记》的初衷是为白局这一地方曲艺打造一个叙事性的戏剧作品。这部新作不仅是第一届“金陵剧本奖”的最佳剧本奖作品,更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首部以白局演唱的舞台剧作品。秦天与叶紫铃携手创作,将南京的本土文化与两大非遗名片巧妙结合,讲述了一段动人的本土故事。

作为南京白局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0岁的黄玲玲对《织云记》的演出充满了激动与感慨。她表示,自己等待了65年,终于看到了白局以“站唱”的形式首次亮相舞台,这是她在有生之年实现的一大愿望。在剧中,黄玲玲不仅担任了艺术顾问,还亲自出演了老年阶段的骆文安一角,将她的艺术积累与老一辈艺术家的经验融入其中。

导演高仲玮认为,《织云记》是南京白局走向舞台化、戏剧化的重要一步。虽然还存在诸多不足,但这部剧为白局这一地方曲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编剧加入其中,为南京白局量身定制剧本,让这一“南京话音乐剧”真正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为了适应不同观演场合的需求,《织云记》在演出形式上进行了多次打磨与调整。导演表示,首演选择在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甘熙故居进行,让观众在百年老宅中聆听白局说唱,增添了更多的历史沧桑感。剧组还在酝酿新的故事,旨在打破白局总是老腔老调的刻板印象,吸引更多新观众。

《织云记》的成功上演,不仅为南京的云锦与白局两大非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展现了传统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这部剧用最本土的声音讲述着最动人的南京故事,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