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用户在与AI互动时,出于礼貌添加的“请”或“谢谢”等词汇,每年竟导致公司额外花费数千万美元。这一惊人发现迅速在科技界掀起了广泛讨论。
何为“AI礼貌文化”?这一文化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经济与环境影响?本文将结合专家观点,深入探讨。
奥特曼在社交媒体上的回应表示,虽然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其长远影响尚难以预测。用户在与AI对话时添加的礼貌用语,实际上增加了AI模型的运算负担。据研究人员估算,ChatGPT每回答一次问题,耗电量约为0.0029千瓦时,这一数字是标准Google搜索的数十倍。若累积到全年,耗电量可达数亿千瓦时,成本高达数千万美元。
为何人们在与AI交流时仍会保持礼貌?数据显示,美国和英国分别有67%和71%的AI用户会输入礼貌用语。心理学家指出,AI在模拟人类社交行为方面的能力极强,使人们不自觉地将其视为对话伙伴,而非单纯的工具。大多数人认为对AI保持礼貌是正确的行为,尽管有约12%的人担忧这可能导致“机器人叛变”。
然而,关于AI是否能“理解”礼貌,以及礼貌是否仍有意义,学界存在不同观点。一方认为,机器没有情感,礼貌对它们来说毫无意义。但微软强调,用户的语气会直接影响AI回复的语气,礼貌的输入通常能换来更礼貌、更实用的回答,从而提升服务质量。斯坦福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者也指出,礼貌的互动有助于减少误解,提高对话质量。
从生态角度看,大规模的礼貌用语可能带来显著的能耗与环境代价。单次查询的能耗虽看似微小,但累积起来却不容忽视。据数据显示,ChatGPT的年耗电量约为2.268亿千瓦时,OpenAI因此承担的年电费约为2900万至3000万美元。尽管AI占全球能耗的比例仅为0.0008%,但大众化的冗余礼貌用语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一问题。
面对这一生态与社会两难问题,专家与企业各抒己见。奥特曼认为,尽管成本高昂,但善意往往能带来难以预料的正面效果,这笔投资值得。微软则建议用户保持礼貌,因为AI会“镜像”人类的语气。斯坦福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者则强调,礼貌的交流能提高对话质量,减少误解。
ChatGPT自身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或许,对AI的礼貌实际上是一种高成本的习惯,它牵动着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在效率与礼貌之间如何取舍,最终取决于每位用户与开发者。有时,将一句简洁的“谢谢”留给人类,或许更为恰当——除非你同样期待机器人能够彬彬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