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讨论在科技圈内持续升温。特斯拉CEO马斯克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Optimus将是特斯拉的未来,甚至可能超越其电动车业务,成为公司的下一个重磅产品。
然而,现实似乎并未如马斯克所愿。据知情人士透露,尽管马斯克曾定下2025年生产至少5000台Optimus的目标,但目前特斯拉制造的机器人数量仅为数百台,距离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对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项目进展的广泛关注。
英伟达AI大佬Jim Fan近期也对此现象发表了看法,他称之为迷你版“莫拉维克悖论”。Jim Fan指出,对人类而言难度极高的体操动作,机器人做起来反而比做饭、打扫、组装这类不起眼的任务容易得多。这种反差不仅让圈外人感到费解,就连Jim Fan的父母也多次向他提出这个问题。
Jim Fan进一步解释称,这种悖论造成了一种错觉,即机器人的物理AI能力远比实际上要先进。实际上,许多炫技表演中的机器人只是针对单一动作进行了过拟合训练,缺乏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例如,一个会侧翻的机器人,在面对一堵墙时,可能会径直撞上去。
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挑战不仅限于此。据透露,特斯拉正在面临手部技术问题的困扰。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来看,要造出媲美人类双手的机械手,都是特斯拉和其他人形机器人玩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特斯拉希望Optimus能胜任从工厂干活到弹钢琴的各种任务,但目前仍在打磨最新版的Optimus手部,尚未进入规模化生产。
特斯拉内部也面临着一些不稳定因素。近期,特斯拉Optimus工程主管Milan Kovac离职,这是特斯拉以及马斯克商业帝国近期一系列高管离职事件中的一起。几天后,特斯拉还起诉了一家由前Optimus员工联合创办的初创公司,指控对方窃取其商业机密。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马斯克对于Optimus的信心并未动摇。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Optimus将成为史上最牛的产品,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大幅提升产能。然而,特斯拉的投资者们对于这一愿景的反应却显得相对谨慎。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经下跌了24%,部分投资者对于特斯拉汽车销量下滑的担忧仍未消散。
尽管如此,特斯拉仍在押注其雄厚的工程师人才储备以及快速规模化能力,希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脱颖而出。未来,Optimus能否如马斯克所愿,成为特斯拉的下一个重磅产品,仍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