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从“教课文”到“做任务”:语文课堂如何焕发新活力?

2025-07-28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近日,教育界对于语文教学方式的讨论再度升温,焦点在于如何从传统的“教课文”模式转向更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做任务”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与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黄华伟教授,就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黄华伟教授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中,“教课文”的方式依然普遍存在,但这种方式并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比之下,“做任务”则是一种符合2017年版课标理念的新教学样态。他认为,从“教课文”向“做任务”的转变,是实现复杂课改内容的重要步骤。

要实现这一转变,黄华伟教授建议,教师应围绕“课文”提炼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习过程更加综合和实践。同时,应节制教师的“教”,更多地凸显学生的“学”,恢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放弃单纯的“教课文”,转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重视学习成果的生成,也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

以《项脊轩志》的教学为例,黄华伟教授引用了曲红娟老师的一堂公开课作为对比分析。曲红娟老师通过课堂导入、质疑解惑、体悟情感等多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写作技巧。然而,黄华伟教授认为,这堂课虽然内容丰富、结构紧凑,但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他指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紧扣“课文”,但略显繁杂,可能并未完全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教学方式虽然多样,但主要还是以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为主,缺乏更多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表现的机会。虽然教学成果明显,但学生的“研习”成色仍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黄华伟教授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建议教师围绕“课文”提炼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如“朗读课文”、“赏析课文”等,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同时,应节制教师的“教”,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支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黄华伟教授还强调了重视学习成果生成的重要性。他认为,“做任务”教学模式追求学习活动的“完成”,因此应设计能够让学生表现、展示学习成果的任务。例如,要求学生撰写赏析文章、进行小组讨论等,并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评价标准。

黄华伟教授的观点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许多教师表示,将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这些建议,以推动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在曲红娟老师的公开课中,学生们通过互动和表演等方式,深入理解了《项脊轩志》中的情感和细节。例如,学生们通过表演“以指叩门扉”的动作,深刻体会到了母爱的细腻和温柔。学生们还通过小组讨论和文学短评等方式,对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进行了深入探究。

然而,黄华伟教授认为,这些活动虽然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他建议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学习任务,如要求学生从文化视角切入,谈谈从《项脊轩志》中读到了怎样的文化;或者要求学生挖掘文章中蕴含的家庭观念和科举制度等文化内涵,并谈谈它们在当下的意义和价值。

黄华伟教授还强调,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他建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黄华伟教授的观点为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他呼吁广大教师积极尝试和实践这些建议,以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