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长视频“热度值”七年之痒:如何衡量内容价值,创作生命力何在?

2025-08-03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长视频行业“热度值”话题再升温,剧迷与业内热议不断

近期,长视频领域内的“热度值”概念,再次掀起了广泛讨论。这一系列热议的导火索,源自几部备受瞩目的古装剧集及其引发的数据争议。

先是某热门古装剧的热度值走势,在剧迷间掀起了波澜。紧接着,一位知名古装剧演员在直播中坦言,当下剧集似乎总要在某个数据上争个高低,这番言论进一步加剧了业内对热度值的关注。

“热度值”作为衡量剧集综合表现的指标,其影响力已从B端市场渗透至C端用户,成为普通观众选择剧集的重要参考。然而,在热议背后,也暴露出了一些认知误区和疑惑。

尽管热度值评价体系已推行多年,但仍有部分观众对“热度值”与“播放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感到困惑。热度值能否客观反映内容的综合传播效能、其背后的实现机制是什么、当热度值与观众直观感受不符时是否意味着数据造假等问题,也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回顾热度值的发展历程,自2018年爱奇艺率先推出内容热度值体系以来,这一指标已在长视频行业运行了近七年,对内容创作和受众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热度值的诞生,源于播放量在衡量内容传播效能上的局限性。

播放量作为曾经的核心指标,其统计逻辑虽然直观,但存在维度单一、无法反映观众动态喜好以及数据纯度不高等问题。因此,长视频平台和第三方数据公司开始探索更全面的评价体系,热度值便应运而生。

热度值综合了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等多个指标,搭建起一个更为全面的评价体系。以爱奇艺为例,其热度值的计算涵盖了用户观看行为、视频互动行为、直播以及角色热度等多个维度,使得热度值成为了一个介于定量和定性之间的评价指标。

然而,热度值并非万能。近期,部分观众提出异议,认为某些剧集的热度值与自己的直观感受不符。这种“体感温度”与热度值之间的错位,引发了广泛关注。

事实上,热度值与体感温度之间的差异,源于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和受众的个性化。一些剧集可能在收视率、播放量等传统指标上表现突出,但在互动数据上相对较弱,导致热度值不高;而另一些剧集则凭借活跃的互动氛围和特定的受众群体,在热度值上大放异彩。

以今年上半年播出的《六姊妹》为例,该剧凭借高收视率成为了上半年“剧王”,但在站内热度值和有效播放量上并未占据领先地位。这反映出年代剧题材的核心受众更偏爱沉浸式追看,弹幕、评论等互动行为较少,从而影响了热度值的表现。

面对热度值的争议,长视频平台也在积极应对。爱奇艺基于平台热度值推出了“剧集四大殿堂”系列,将内容热度值8000以上的剧集分为荣誉殿堂、国民殿堂、人气殿堂和佳片殿堂,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多元化的追剧片单,同时也向从业者传递出理性看待热度值的信号。

这份片单涵盖了从全民到圈层、从现实到奇幻、从严肃文学到古装架空等多种类型的剧集,展现了长视频行业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市场固然需要爆款,但更需要批量、梯次、稳定输出的优质剧集来稳固基石。

热度值作为衡量剧集综合表现的重要指标,在长视频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它并非万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日渐复杂的文娱生态中,长剧的重生需要的不是数据兴奋剂,而是以进化、多元的创作与用户“同频共振”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