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话剧《共生》在成都国际剧院再掀热潮
经过精心打磨,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小剧场话剧《共生》于8月3日在成都国际剧院圆满落幕。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以其贴近生活的剧情和精湛的演技,连续四天上演,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共生》被誉为成都本土特色的舞台剧版《人世间》,通过细腻的对话和怀旧的布景,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舞台上,年迈的母亲因生活无法自理,决定在生日这天召集两个亲生儿子和养女,公布自己的卖房养老计划。这一简单的设定,在四川方言的演绎下,显得尤为真实动人。
导演朱天天表示,在构思《共生》时,成都市井人家的烟火气息始终萦绕心头。舞台上,超过100件道具复刻了老式小区的家常细节,从凤凰牌老自行车到塑料桶改装的药酒桶,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种真实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剧中人物的家中,感同身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方言的演绎是《共生》的一大特色。剧中人物脱口而出的四川方言,不仅增添了剧目的语言活力,也让观众更加贴近角色。在剧情主框架稳定的基础上,主创团队不断融入鲜活的潮流元素,使剧目更加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这种创新,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断生长、充满活力的剧目。
观众杨女士对剧中的人物印象深刻,她表示:“刻画得太好了,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感觉每一个人都是从生活中直接搬到舞台上的。”这种亲切自然的表演,让观众在欣赏剧目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作为导演,朱天天在演出时始终关注观众的反应。她认为,《共生》能够持续上演,正是因为其贴近生活的题材和浓烈的情感回响。观众在观看剧目的过程中,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共鸣。这种共鸣,正是《共生》生命力的源泉。
编剧兼演员李智颖介绍,《共生》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人与所属群体的关系以及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观众所在乎的。演员们在表演中不断成长,更加准确细腻地诠释角色,为观众带来了更加真实的观影体验。
据悉,《共生》有望步入更多地方巡演。主创团队表示,他们正在积极接洽新一轮巡演地,希望在打磨提升的基础上,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这部充满成都烟火气的小剧场话剧,将继续在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