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芯片产业风云变幻,其中华为5G业务的遭遇尤为引人注目。美国的一纸禁令,不仅让华为5G技术受限,还导致其智能手机失去了5G芯片供应,同时谷歌GMS服务的断供更是雪上加霜,让华为高端手机业务面临严峻挑战。彼时,外界普遍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持悲观态度。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回溯到2019年,美国将华为、长江存储等众多中国芯片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实施技术封锁。EDA软件、光刻机、先进制程代工等关键环节均受到严重影响。面对重重困难,中国芯片企业并未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开启了“全民皆兵”的发展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中国芯片产业进入了看似沉寂实则蓄势待发的“蛰伏期”。中芯国际在未能获得ASML公司EUV光刻机的情况下,斥资1500亿元,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地新建晶圆厂,大幅提升成熟芯片的产能。如今,中国在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产能方面已实现反超,稳居全球首位。
当美西方还在为制裁“中国芯”而沾沾自喜时,一份来自调研机构的报告却如一记重锤,打破了他们的幻想。报告预测,到2027年,中国成熟芯片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43%,继续领跑全球。这一预测无疑是对美国制裁政策的一次有力回击。
事实上,比尔·盖茨等科技大佬早已预见到这一局面。在美国对华开启第一轮芯片制裁时,他们就曾警告称,对中国芯片的打压不仅会对美国芯片企业造成重创,还会加速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如今看来,这一预言正逐渐成为现实。
经过几年的深耕布局,中国芯片产业已从设计到制造、从设备到材料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打通。在芯片设计软件方面,华大九天、概伦电子等企业已攻克14nm以上设计技术;在光刻机、蚀刻机等关键设备方面,上海微电子、中微等企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华为、长江存储、紫光、比亚迪等企业在各自领域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尤为中国芯片出口额近年来实现了大幅增长。从2014年的4372亿元到2024年的1.14万亿元,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也预示着中国在全球芯片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芯片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未来在成熟芯片领域的霸主地位更是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