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熟古城的一隅,翁同龢纪念馆静静地诉说着一段段历史与文化的故事。这座纪念馆坐落于翁家巷门,是以晚清重臣、著名书法家翁同龢的故居为基础建立而成,承载了翁同龢青少年时期的记忆。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积淀,翁同龢纪念馆已成为集古建园林游览、翁氏文化研究及文物收藏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是常熟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名片。纪念馆自建立之初,便以展示翁同龢文物为核心,通过丰富的藏品和陈列,生动再现了这位常熟先贤的传奇一生。
翁同龢的书法艺术,历来为世人所称颂。《清史稿》赞其书法“自成一家,尤为世所宗”,清末金石学家杨守敬亦称其书法“老苍之至,无一稚笔”。然而,翁同龢自知并非天才,其书艺成就源于后天的勤学苦练与深厚的文化修养。从幼时学欧、褚、赵,到青年时涉猎颜体,再到中年广纳百家之长,翁同龢的书法风格逐渐成熟,晚年更是沉浸于汉隶北碑,形成了笔力雄健、结体宽博的“翁体”。
纪念馆内珍藏着众多翁同龢的书法作品,其中不乏精品。如翁同龢七十二岁时所书的四体《虎》四条屏,真、草、隶、篆四体俱全,每字之上均有题跋,展现了其书法艺术的深厚功底。还有翁同龢书写的黄庭坚诗八条屏,布局严谨,结构参差错落,雄健苍劲,堪称书法佳作。
纪念馆还收藏了翁同龢《杂临诸帖》六件,包括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临王献之《中秋帖》等,这些作品均为翁同龢六十岁左右所书,老苍雄厚,展现了其对各家书法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其中,翁同龢在临《中秋帖》时,大胆去除了原帖中的牵丝引带,代之以字字独立,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翁化”《中秋帖》。
纪念馆还展示了翁同龢的行书《更传探请》七言联、楷书节录唐太宗《令天下诸州举人手诏》四条屏等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却都体现了翁同龢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其晚年所书作品,笔力沉郁,气度恢宏,别具雍容肃穆之致。
翁同龢的书法艺术,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的才华与修养,更是常熟乃至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纪念馆通过展示这些珍贵的书法作品,不仅让游客领略到了翁同龢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更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