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苹果CEO库克在财报会议上的发言引起了广泛关注。他提到,目前在美国销售的许多iPhone都是由印度制造的。这一言论让不少人对苹果供应链的转移产生了遐想,似乎预示着苹果即将大规模撤离中国。
然而,资深记者Patrick McGee的一席话却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这些猜测。他指出,尽管iPhone可能在印度组装,但其内部的上千个零件,绝大多数仍然离不开中国工厂的生产。这一观点,通过深入了解iPhone的制造流程,得到了充分证实。
以手机螺丝为例,即便是印度工厂拧上的那颗螺丝,其螺纹精度也是依赖于中国江苏昆山的机床制造出来的。而屏幕玻璃的抗摔涂层,则是深圳工厂通过3000度高温烧结技术制成的。更令人惊讶的是,就连电池中的钴元素,也需要先运到中国江西宜春进行提纯,才能进一步加工成电池级材料,最终送到印度进行组装。因此,所谓的“印度制造”,实际上只是将中国生产的零件在印度进行组装。
中国供应链的完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在深圳龙华区的一条街上,几乎可以找到从芯片测试到外壳注塑的所有工厂。这种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使得零件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得到补充。而在河南郑州的富士康工厂,30万工人三班倒,确保了手机从零件到成品的快速周转。这种高效的生产模式,背后是中国300万产业工人的熟练度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几十年积累的基础设施。
尽管苹果多年来一直在推动供应链的多元化,但实际情况并不如预期。印度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仍然高度依赖中国工程师的驻场指导,当地工人甚至无法正确调整激光焊接的参数。去年,由于中国零件通关缓慢,印度产iPhone的生产线甚至停摆了半个月。这充分说明,离开中国的供应链网络,印度的组装线将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库克的那番话,或许更多地是为了向美国投资者传递某种信息。然而,对于真正将核心产能迁出中国的可能性,他自己或许也心存疑虑。毕竟,在全球范围内,很难找到一个地方能够在半天内配齐一部iPhone的所有零件,并确保每个螺丝的公差不超过0.01毫米。这一现实,无疑为苹果的供应链转移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
你认为苹果真的能够将供应链彻底搬出中国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