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临桂傩舞:古老非遗在岁月中闪烁,传承之路何在?

2025-06-06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探索桂林文化瑰宝:塘北村的傩舞与牌灯艺术

在桂林的临桂区,隐藏着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村落——四塘镇塘北村。这个村庄不仅是临桂区最早的自治区级“双文明村”,更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依托寺湖湿地的自然风光,塘北村以其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民俗艺术而闻名遐迩。

塘北村最为人称道的,当属其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灯表演。然而,在这绚烂夺目的牌灯艺术背后,还隐藏着一种更为古老、神秘的表演形式——傩舞。

傩舞,这一兼具还愿、祭祀与娱乐功能的古老艺术,在临桂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塘北村的傩舞,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临桂县志》记载,早在清嘉庆年间,临桂的傩舞就已蔚然成风,艺人头戴木制面具,身着彩衣,在低沉苍凉的傩乐声中起舞,演绎着一段段神话传说。

在塘北村,傩舞的表演通常与农历十月的令公托塔李天王诞辰相关。村民们以姓氏家族为单位,各自拥有愿祠,其中骆氏愿祠香火最为旺盛。跳神的目的是为了酬神,祈求人丁兴旺、五谷丰登或金榜题名。傩舞艺人戴着精美的木制面具,在傩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展现出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

这些面具,制作于明清时期,均由坚硬木质材料雕刻而成,表情惟妙惟肖,各具神态。它们不仅是傩舞表演的重要道具,更是塘北村文化传承的见证。在“破四旧”的浩劫中,这些面具得以幸存,成为村民们心中的宝贵财富。

塘北村的傩舞表演节目多达30余个,包括《开山》《令公》《鲁班》等经典剧目。其中,《哪吒》是村民们最喜欢的节目之一。每当跳神时节,老人们都会兴奋地回忆起往昔的表演场景,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神秘与欢乐的年代。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塘北村的傩舞表演面临着传承的困境。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这一古老艺术后继无人。尽管如此,在临桂文化部门的帮助下,塘北傩舞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整理和保护。

如今,塘北村的傩舞已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桂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然而,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这一古老艺术,仍然是村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他们期待着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