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围绕长篇小说《凤舞》的新书分享会在北京热烈展开,该书由著名作家程青倾力打造,与评论家共话“平凡女性的生命赞歌”。活动现场,读者们一同聆听了一个关于边缘群体自我觉醒与救赎的感人故事,见证了文学如何点亮“被忽视者”的生命之光。
程青,这位荣膺第三届老舍文学奖的作家,其作品如《盛宴》、《湖边》及《最温暖的寒夜》等,早已在文坛占据一席之地。《凤舞》作为其最新力作,讲述了主人公——一位20世纪60年代初生于苏北的女孩凤舞,历经半个世纪风雨兼程的成长历程。
谈及创作灵感,程青透露,《凤舞》是她迄今为止耗时最长、篇幅最大的小说,旨在展现一位女性在逆境中如何萌发出爱的力量。她将人物命运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认为主人公的每一步成长、每一次情感起伏,乃至其职业生涯的起伏与最终心灵的开阔,都是时代变迁的真实写照。“新闻事件发生时,文学创作便已悄然启程。”程青如是说。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胡晓舟副总编辑对《凤舞》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小说细腻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命运轨迹,以及时代、社会对个体的深刻影响。凤舞的形象超越了个人命运的范畴,成为社会发展与历史进程在女性身上的缩影。她在遭遇不公的同时,也获得了成长,以更加健全的人格和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实现了与自我的和解。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则认为,《凤舞》的独特魅力在于从非典型人物出发,深刻揭示了时代与个人之间的复杂纠葛。凤舞那既深邃又透明的性格,正是时代压力与人性坚韧相互作用的产物。
<青年文学》主编张菁则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凤舞》的魅力。她认为,小说带给读者的是一种“融合”的体验,通过细腻的生活细节、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字里行间流露的爱、理解与同情,唤醒了读者的精神共鸣。在《凤舞》中,读者不仅能窥见20世纪60年代以来众多人物的生活轨迹,更能感受到一代代人如何在与世界的碰撞中寻找自我、实现自洽。
程青强调,写作应提供符合生活逻辑的解释,即便无法做到,也应给出文学意义上的合理解释,确保虚构人物立得住脚。张菁同样认为,《凤舞》在塑造鲜明人物的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小说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单纯讲述故事,而在于引导读者与作者一同深入探索人性,理解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