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舞动天山,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演绎文化交融新篇章
天山南北,舞韵飘扬。这个夏日,新疆这片“歌舞的沃土”再次汇聚了世界各地的舞蹈艺术爱好者。从7月20日至8月5日,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新疆盛大举行,来自中国各地及美国、意大利、塔吉克斯坦等8个国家的26部精品剧目轮番献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舞蹈节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文化的桥梁。自2008年创办以来,它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让不同文化在“歌舞之乡”的夏日里碰撞出炽热而炫彩的火花。
开幕式上,舞蹈诗剧《在远方 在这里》以其独特的审美气质和文化传播深度,赢得了艺术从业者的高度评价。舞台上,一袭白裙的舞者翩翩起舞,光影交织间,天山南北的美景与游子对故土的深情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近年来,新疆文艺团体积极创新,与国内顶尖创作团队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原创舞台剧。在本届舞蹈节上,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打造的歌剧《木卡姆恋歌——万桐书》备受好评,展现了新疆木卡姆艺术的独特魅力。演员们刚柔并济的舞姿,伴随着弹拨尔、热瓦普等乐器的悠扬旋律,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欢乐的艺术海洋。
舞蹈节期间,“我们村的舞”群众舞蹈大赛等活动也在天山南北多地举行,让舞蹈艺术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来自乌鲁木齐的新疆海虹飞舞蹈团团长刘西海表示:“新疆各民族舞蹈在这里荟萃一堂,专业院团深挖文化内涵,广泛传播,而我们老百姓也在田间地头跳出生活的甜蜜。”
舞蹈节还见证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彩碰撞。中央芭蕾舞团带来的芭蕾舞剧《红楼梦》将古典舞、戏曲等元素融入芭蕾艺术,既有芭蕾的优雅身姿,又饱含中国古典意境,让观众耳目一新。而大型民族舞剧《英歌》则将非遗与舞剧创作相结合,展现了艺术背后的文化精神与人文气质。
不仅如此,国际舞蹈团体的参与也为舞蹈节增添了更多元的文化色彩。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带来的经典舞剧《卡门》《罗密欧与朱丽叶》让观众领略了西方芭蕾的细腻与动人。在乌鲁木齐新疆国际大巴扎,该团的演员还与新疆民族舞蹈演员共舞,留下了难忘的文化交流瞬间。
本届舞蹈节还首次在乌鲁木齐主会场外开设了6个分会场,包括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地,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亚五国舞者再次齐聚新疆,与当地舞者深入交流,共同演绎舞蹈这一无国界的语言。
舞蹈,作为文化的载体,跨越时空与国界,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紧紧相连。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以舞为媒,不仅展示了新疆独特的文化魅力,更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绘制出人文交流的同心圆,拓宽了民心相通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