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中地理教学迎来了一场创新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试题讲评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这一创新实践以哈尔滨市2023级高二学年学业质量检测试卷的讲评为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传统地理试题讲评往往受限于数据统计效率和归因分析的模糊性,导致讲评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延伸性受限。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通过精准诊断、动态资源生成与个性化巩固,重构了讲评流程,为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新的范式。
在解题过程中,人工智能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答案资源,更深入挖掘了题目情境的逻辑结构、考点及学生常见的理解误区。对于客观题,人工智能能够结合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高考考情,准确推断命题意图;而对于主观题,它则能基于预设分值对参考答案进行分析,指出可能存在的疏漏或不当表述,提出优化建议,使答案更加完善。
人工智能还能整合多种答题思路,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答案参考,帮助学生强化解题思路,提升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它还能结合学科知识体系,拓展讲评的广度和深度,关联与试题相关的其他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了解高考考向。
在讲评形式上,人工智能也带来了创新。它能够充分调取互联网上的多元化信息,帮助教师进行题目情境的扩充,使讲评更加立体、全面。同时,人工智能还能推荐典型的、相似的、易混淆的等多种个性化情境,丰富讲评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还能将静态的题目情境变得生动有趣,如通过动画演示、VR或AR技术呈现地理场景。
在学情诊断方面,人工智能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对学生答题数据的全面分析,它能够精准诊断学情,为试题讲评找准重点。同时,人工智能还能分析学生的错误类型,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基于这些数据生成的讲评框架建议,使讲评更加高效、精准。
人工智能还能结合学生端平板等设备,进行实时互动,快速对学生的作答进行批改和分析。教师能够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个别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指导。这种及时的学情反馈,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节奏,优化教学效果。
然而,在运用人工智能辅助高中地理试卷讲评时,也需把握技术辅助与教育本质的平衡。教师应确保人工智能输出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并保留教师的主导权。生成的讲评方案需经教师审核、调整,避免过度依赖算法。人工智能助力试卷讲评的方式还需教师不断探索,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实现从“知识纠错”到“思维培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