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奶粉市场风云变幻,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
自国家卫健委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以来,社会各界对育儿补贴政策反响热烈。该方案规定,自2025年起,一孩至三孩家庭每年将获得3600元的补贴,预计惠及超过2000万婴幼儿家庭。然而,政策公布后不久,网络上便出现了关于奶粉价格上涨的传闻。有网友声称,在育儿补贴政策公布后,多家国内外婴幼儿奶粉品牌的价格上涨了30元到50元每罐,并呼吁消费者抵制这些涨价的品牌。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成为热门话题。
面对网络上的舆论风波,多家乳业上市公司迅速作出回应。某利股份、中国某鹤、某某美等企业均表示,并未对旗下婴幼儿奶粉进行涨价。其中,某某美更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明确表态,所有产品均未涨价,呼吁消费者勿信谣传谣。为了证明这一点,某某美官方旗舰店还在抖音账号上发布了视频,重申企业坚守5%的利润底线,所有产品均未调价,并承诺只赚取良心钱。
然而,尽管企业纷纷辟谣,但关于奶粉涨价的讨论并未平息。有媒体通过价格查询APP对国内外头部品牌奶粉的官方门店价格进行了近180天的比对,发现虽然售价有所波动,但整体并未呈现上涨趋势。进一步的调查显示,所谓的“涨价”现象主要是由于平台促销活动调整所致。部分产品因限时优惠结束而恢复原价,被消费者误解为主动提价。实际上,不少产品在补贴政策公布后的价格甚至有所下降。
这场“涨价乌龙”事件,不仅折射出中国母婴行业价格体系的复杂性,也暴露出消费者在育儿成本高企背景下的高度价格敏感度。线上线下渠道的价格分化、不同平台店铺之间的价格差异,以及频繁更迭的促销活动,使得消费者难以准确把握真实的价格走势。
与此同时,零售巨头胖东来的入局,为奶粉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账号上宣布,胖东来正加速布局奶粉及奶制品业务,聚焦民生供应与食品安全。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消费者的热烈反响,期待之声不绝于耳。胖东来自有品牌的爆发式增长,为其进军奶粉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底气。其透明商业模式在白酒领域的成功实践,更是为奶粉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胖东来计划通过“成本+15%-20%毛利”的定价策略,打破奶粉市场“高价等于高品质”的消费迷信,预计国产奶粉售价将降至200-250元区间。这一价格带显著低于当前市场上部分高端产品的定价,有望大幅降低家庭育儿成本。胖东来还计划在供应链透明化方面做出突破,开放奶源追溯系统,甚至共建符合欧盟标准的专属牧场,运用独创的“三重检测机制”确保产品安全。这种全链路可视化的理念,直指中国奶粉行业长期存在的信任危机。
胖东来的入局时机选择颇为精妙。当前中国奶粉市场正面临双重信任缺失的困境:一方面,因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对国产奶粉质量心存疑虑;另一方面,近期的“涨价风波”又引发了关于价格诚信的质疑。胖东来长期建立的“品质、信赖”品牌形象,与消费者对奶粉安全的高度要求完美契合。其透明化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渠道优势,使其有望成为奶粉市场的一股清流。
在具体合作模式上,胖东来可能与成熟乳企合作,采用OEM代工模式,由乳企提供生产线,胖东来主导配方设计与透明定价。或者共建“透明奶粉”标准,在门店设置“奶粉成分光谱仪”,开放工厂直播溯源,实现从奶源到货架的全链路可视化。这种合作既能利用传统乳企的生产能力,又能保持胖东来在产品和定价上的主导权,降低市场进入风险。
中国奶粉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育儿补贴政策的实施、胖东来引发的透明化革命以及乳企的服务化转型,正共同推动行业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些变革不仅关乎企业竞争格局的重塑,更将深刻影响中国家庭的育儿成本与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