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太空算力竞赛白热化,成都国星宇航首发AI智算星座,深圳神秘富豪助力

2025-09-04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科幻小说中常见的太空数据中心概念,正逐步变为现实。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星宇航”)近期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目标成为港股市场上的“商业航天第一股”。

国星宇航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覆盖卫星设计、制造、发射及运营全链条的企业。今年5月,该公司成功发射了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这一成就标志着国星宇航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根据数据,按2024年收入计算,国星宇航在中国所有管理完整卫星产业价值链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达到22.1%。若以累计发射的AI卫星数量为准,则稳居首位。国星宇航的快速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崛起,也彰显了其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国星宇航的创始人陆川是一位80后,拥有在人工智能、航天及通信工程领域近20年的丰富经验。他的学术背景扎实且多元,曾在电子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造。2018年,他创立了国星宇航,专注于AI卫星这一新兴领域。

AI卫星主要分为AI应用卫星和AI智算卫星两种。AI应用卫星通过在卫星上集成AI模块,能够自主分析、处理数据,提高效率。而AI智算卫星则直接将强大的算力部署到太空,不仅可以运行复杂的算法,还能为其他卫星和地面系统提供算力支持。当众多AI卫星组成星座时,便能形成一个分布式的太空计算中心,补充甚至超越地面的算力。

国星宇航在AI卫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自2018年成功发射中国首颗AI应用卫星以来,公司已累计发射27颗卫星,其中21颗为AI卫星。尤为其研发的XSD-15卫星是全球首颗在轨验证AI大模型运行的卫星。今年5月,国星宇航更是成功发射了全球首个由12颗卫星组成的AI智算卫星星座,该星座每颗卫星均配备星载智算系统和星间通信系统,具备强大的太空在轨计算能力。

国星宇航的“星算”计划旨在构建由2800颗AI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网,以满足太空边缘计算及部分地面特殊AI计算场景的需求。该计划的推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25年2月,新增发射60颗卫星的计划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从长远规划看,公司目标在2028年前发射星算计划下的首批100颗AI智算卫星。

在融资方面,国星宇航成立7年来先后完成十轮融资,累计融资规模接近20亿元。其股东名单中包含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如洪泰基金、星河集团等。星河集团的创始人黄楚龙是深圳的“隐形富豪”,对商业航天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仅亲自参与星河控股集团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成立的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揭牌仪式,还通过星河资本投资了国星宇航等多个商业航天项目。

从行业发展环境来看,国星宇航所处的商业航天领域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国内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8年突破6000亿元大关。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航天产业的核心承载地,正全力推进千亿级卫星产业集群建设,为国星宇航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尽管国星宇航目前仍处于未盈利发展阶段,但其经营业绩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招股书显示,2022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元、5.08亿元及5.5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6.6%。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国星宇航有望在未来实现盈利,并进一步提升其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