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蚂蚁CEO韩歆毅外滩发声:AI医疗助名医“分身”,为基层医生添“强援”​

2025-09-11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近日举办的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式上,蚂蚁集团CEO韩歆毅与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张雷、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等嘉宾,围绕大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度探讨。其中,韩歆毅系统阐述了蚂蚁集团在AI医疗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成果,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韩歆毅指出,医疗健康领域具有"刚需+中高频"的显著特征。尽管单次就医行为属于低频需求,但健康管理作为贯穿全生命周期的高频场景,为AI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这种特性决定了AI医疗需要兼顾专业深度与服务广度,既要解决急性病症的精准诊断,也要满足慢性病的长期管理需求。

针对通用AI与专业AI的路线之争,韩歆毅明确表示专业模型具有不可替代性。他以医疗场景的特殊性为例,强调患者对解决方案的信任度建立在专业可信的基础上。"当AI医疗真正做到极致时,用户会形成持续依赖,因为这里能切实解决问题。"这种依赖源于模型对个体健康数据的深度理解,包括病史追踪、用药反应、生活习惯等多维度信息的整合分析。

在技术实现路径上,韩歆毅提出垂类模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专业能力构建。他通过对比指出,通用大模型在医疗场景中面临三大瓶颈:跨领域知识融合的准确性、专业术语理解的精确性、临床决策支持的可靠性。而专业模型通过持续积累特定领域数据,能够形成"越用越懂用户"的认知优势,这种深度是基础模型难以复制的。

对于"AI是否会取代医生"的争议,韩歆毅给出明确判断:在可预见的未来,AI的角色定位是医生的智能助手。他介绍了蚂蚁集团的实践方向:通过AI技术扩展专科医生的能力边界,使其具备全科医生的综合视野;设立医疗健康实验室,探索AI在MDT多学科会诊中的应用;开发名医AI分身系统,让优质医疗资源突破时空限制。

在技术落地层面,韩歆毅坦陈面临三大挑战。数据质量方面,医疗数据的标注成本远超常规领域,单条数据标注可能需要主任医师级别专家参与,成本可达上百美元。模型可靠性方面,需要在抑制"幻觉"输出(即无依据的错误信息)与保持服务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伦理规范方面,蚂蚁已成立医疗伦理顾问委员会,联合顶尖专家制定AI医疗的伦理准则,这在行业内属于开创性举措。

尽管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已达十万亿级,韩歆毅强调蚂蚁集团现阶段更关注技术底座建设而非商业化进程。他表示:"当服务足够专业可信时,用户自然会形成使用习惯。"这种战略定力体现在产品实践中——蚂蚁推出的AI健康管家AQ上线半年即服务1.4亿用户,连接全国5000余家医疗机构和近百万名医生,成功为300余位名医创建AI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