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领域,任正非常被提及,不少人觉得他思想深邃、难以捉摸,然而这种看法其实有失偏颇。有位企业主就曾坦言,觉得任正非的理念高深莫测,自己根本学不来。类似这样的想法并不少见,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部分小企业主认为自身企业规模有限,难以达到华为那样的高度,觉得任正非的理念与自己的企业距离遥远,不切实际;另一方面,则是对任正非的理念并不认同,比如一些地产商,很难接受“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这样的价值观。
实际上,任正非所阐述的很多内容都是商业领域的基本常识。以市场经济为例,任正非曾指出,市场经济就是货源、客户与交易,货物从交付到客户手中,中间的规则便是法律。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商业逻辑。无论是经营实体产品还是虚拟产品,企业都必须有货源和产品,而产品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客户,客户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没有客户,商业活动也就无从谈起。如果一些管理专家脱离产品大谈哲学和心法,那无疑是本末倒置,因为没有为客户服务的产品和技术,所谓的形而上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再如“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这一观点。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找准正确的方向至关重要。这里强调的“大致”,意味着方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当下科技公司纷纷布局的AI领域为例,尽管目前还不清楚如何通过AI实现盈利,但大家都清楚这是未来的大方向,所以都在争先恐后地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要保持正确的方向,组织活力不可或缺。只有组织充满活力,才能在方向出现偏差时及时修正,把握住正确的方向。
华为公司设立的蓝军组织,也是其决策机制的一大特色。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华为鼓励存在反对方,避免老板一言堂。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主观性、片面性和局限性的影响,出现一叶障目的情况。在决策时进行思维的碰撞,从多个视角进行参照,反对意见即便不一定正确,但至少可以作为战略储备。例如,针对蓝军提出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当风险来临时,就能有效避免损失。红蓝对决的核心是自我批判,通过自己反对自己,让人更加明智和客观,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和建设。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和认识都在不断更新,企业必须通过思想上的红蓝对决来修正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企业管理中,用人问题至关重要,而用人所长、容人所短是其中的重要原则。任正非坚决反对将精力耗费在弥补员工短板、追求完美上。他认为,人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做好自己的长板,再与其他人的长板拼接,就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毕竟,克服缺点往往需要付出比强化优点多得多的努力。好的管理应该聚焦于发展员工的优点,而坏的管理则总是试图改变员工的缺点,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因为没有人愿意被改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秀的人才通常优点突出,缺点也同样明显,企业用人关键在于发挥人才的优点。不过,对于企业整体而言,要注意均衡发展,构建全面的能力。战略上要寻找长板,管理上则要弥补短板,否则企业很难在存量市场中取得发展。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竞争将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体系上。
在企业利益分配方面,华为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华为不会为了满足员工短期利益分配的最大化而牺牲公司的长期利益,但在经济景气、事业发展良好的阶段,会保证员工的人均年收入高于区域行业相应最高水平。这体现了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平衡。从员工角度看,自然希望收入越高越好;但从公司角度出发,必须考虑长远发展,不能将所有利润都分配掉。华为在创业初期就硬性规定每年拿出10%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这为其后续的发展积累了强大的势能。当然,要实现这种平衡,需要老板通过企业文化和机制来引导员工,凝聚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