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领域,一位年轻创业者的故事正引发广泛关注。2004年出生的黄一,2023年以大一学生身份凭借陆空两栖无人机项目斩获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一等奖。同年,他在宿舍仅用数十天便打造出成本不足2万元的双足机器人AlexBot,并同步在GitHub、知乎等平台实现全栈开源。这一成果不仅让他成为国内最年轻的人形机器人开发者,更在开源社区掀起波澜——GitHub项目累计获超4000星,文档浏览量突破20万次。
2025年,黄一在上海创立萝博派对,专注全开源双足人形机器人研发。公司成立仅数月便完成千万美元级种子轮融资,由经纬创投与小米战投联合领投,L2F光源创业者基金、银河通用等机构跟投。这笔融资创下国内双足人形机器人本体领域单笔最大规模纪录,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零部件与运动控制技术研发。尽管已收到数百台意向订单,团队仍坚持优先构建技术底座与开发者生态,拒绝短期量产压力。
与传统机器人企业不同,萝博派对从创立之初便确立全栈开源战略。其研发的ATOM01与ATOM02-M系列样机,将机械结构、电控系统、算法框架及训练数据全部开放。这种模式在初期面临盈利挑战,但黄一认为,通过社区共建可加速技术迭代,未来有望形成平台级壁垒。"我们不是在造机器人,而是在搭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基础设施。"他曾在采访中表示。目前,公司技术方案已被十余家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复刻,用户覆盖工业检测、教育科研等多个领域。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行业趋势的推动。大模型与多模态AI的融合,让人形机器人具备理解复杂指令的能力;模块化硬件与标准协议的普及,降低了开发门槛;sim-to-real技术则通过虚拟训练缩短现实部署周期。更关键的是,供应链成熟带来成本下降——高扭矩执行器、轻量化材料等关键部件价格近三年降幅超60%,使双足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量产成为可能。有行业观察者指出,当前阶段类似于智能手机崛起的2007年,技术可行性、成本曲线与生态建设正形成共振。
双足机器人始终是机器人领域的技术高峰。其工程难度远超轮式或四足机器人:每一步行走需实时处理重心偏移、触地反馈等数百个变量,而智能决策系统则要应对开放环境中的未知任务。传统方案依赖预设动作库,在真实场景中常表现出"精准但机械"的局限性。随着大模型技术渗透,机器人开始具备泛化能力——即使面对未编程任务,也能通过自主学习探索解决方案。这种转变被黄一视为行业质变的关键:"过去是教机器人做事,现在是让机器人自己学会做事。"
萝博派对的开源策略正在显现成效。其GitHub社区已聚集来自全球的开发者,贡献代码量突破10万行。团队计划2026年第二季度发布ATOM02正式版,并开源全部技术栈。在硬件层面,公司投入数百万元研发轻量化关节模组,将单台机器人成本压缩至传统方案的1/3。这种"先建生态后商业化"的路径,与智能手机行业早期安卓系统的崛起轨迹颇具相似性——通过降低开发门槛吸引参与者,最终形成规模效应。
尽管市场尚未出现爆款产品,但行业已进入爆发前夜。据统计,2025年全球双足机器人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20%,中国企业在开源社区的贡献率超过35%。黄一和他的团队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入场,既需要技术勇气,更考验战略定力。"我们愿意做那个先挖井的人。"这位21岁的CEO说,"当行业基础设施完善时,所有参与者都会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