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动漫电影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信息流

洛阳牡丹开出产业之花

2022-05-30来源:经济日报编辑:芳华

提及牡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河南洛阳。从入食、入茶、入酒,到延伸开发出保健品、化妆品,再到牡丹瓷、牡丹画、牡丹真花等文创艺术品……经过多年培育积淀,如今的洛阳牡丹已绽放出绚丽的产业之花。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河南洛阳是牡丹的原产地、发祥地和重要的传播地,拥有丰富的牡丹种质资源及悠久的栽培历史。

历史更迭,芬芳传承。如今,洛阳牡丹不只是开在田野里、香在花圃内,还开在洁白的瓷器上,开在浓郁的油料里,开在香甜的点心里……

深挖牡丹价值

“来洛阳买点啥带回去?”“瞧这儿!牡丹饼、牡丹花茶、牡丹丝巾,有特色,价格也不贵,可以多买几样。”

近日,在洛阳博物馆附近的一家牡丹特产专卖店里,两位外地游客一逛完博物馆就到这里选购特产。

近年来,随着凤丹牡丹花和牡丹籽油被列入国家新资源食品名录,牡丹逐渐从花田走向市场。琳琅满目的牡丹深加工产品成为外地游客选购伴手礼的佳品。

处理间、风淋间、无菌室……在洛阳祥和牡丹科技有限公司,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现代化的生产线让人赞叹。

“牡丹浑身是宝,根、干、枝、叶、花、籽均可实现资源化利用。”洛阳祥和牡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詹建国是牡丹花茶的创始者。这些年,公司相继开发出牡丹精油、牡丹花茶、牡丹保健枕等产品,取得较好市场反响。

目前,该企业打造的洛阳牡丹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已建成投用。在这个占地近40亩的产业园里,牡丹花茶、牡丹冷冻食品、牡丹馅料、牡丹永生花等生产线已投入生产。

詹建国介绍,通过引进新设备、研发新产品,牡丹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品质得到提升,在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生产成本还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以牡丹花茶为例,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以前100多名工人能生产1500公斤牡丹花茶,现在不到300人能生产近1.5万公斤。规模和品质上来了,市场价格就会下探,消费者的接受度会更高。”詹建国说。

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沁人心脾的芳香,“一朵牡丹”全花茶在杯中盛开,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和味蕾享受;经特殊工艺处理,牡丹花瓣与馅料巧妙融合,再经过高温烘焙,“万景祥”牡丹鲜花饼新鲜出炉、满口清香;牡丹与白酒深入融合打造的牡丹花都酒,入口留香、沁人心脾,在酒类市场上独树一帜……

近年,洛阳以牡丹深加工产品开发为主线,在牡丹籽油、牡丹食品等产品基础上,加快进行牡丹籽、花、茎、根等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延长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同时重点打造技术先进、产品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构建高质量的牡丹深加工产业体系。

文创多姿多彩

牡丹不仅能入食、入茶,还可入画、入文创。

宣纸徐徐铺开,阵阵墨香扑鼻,调色、点墨、勾勒,行云流水之间,一朵朵色泽饱满、吉祥富贵的牡丹跃然纸上。

来到位于洛阳孟津区平乐镇的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平乐牡丹画代表人物郭泰森正向学员讲授绘画技法。他边画边讲解:“色有浓有淡,墨有湿有枯,形有疏有密,每一笔看似随意,却都蕴含章法……”

平乐农民牡丹画是牡丹文创产品的代表。这些年,为推动农民牡丹画向产业化发展,当地投资建成了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邀请老一辈画师和绘画名家走上讲台,为村民培训牡丹画,并创新尝试“公司+画家+基地”的发展模式,鼓励农民与园区签约。农民专心习画,园区对外经营,这里迅速获得“中国牡丹画第一村”的美誉。

如今,平乐有1000余人从事牡丹画产业,每年有40余万幅农民牡丹画远销海内外,带动研学、文创、电商、物流、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走进位于洛龙区安乐镇的洛阳牡丹瓷博物馆,一朵朵形神兼备、娇艳欲滴的“牡丹花”盛开在瓷器上,陶瓷与牡丹完美融合,共同演绎“花王”之美。博物馆内还设有牡丹瓷工艺生产线,既能通过博物馆对外传播厚重的牡丹历史文化,又能使游客观赏并体验牡丹瓷的设计制作过程,充分感受艺术魅力。

洛阳牡丹瓷的造型典雅端庄、装饰极妍尽美、色彩瑰丽绚烂,是将悠久的洛阳牡丹文化与中国古老的陶瓷工艺有机融合后诞生的新派艺术陶瓷。早在2014年,完美融合牡丹文化与陶瓷技艺的李学武牡丹瓷被选定为“国礼”。

“花是大自然的馈赠。牡丹作为历史文化和国民意识中一个重要的印记和符号,历来是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描绘勾勒的对象。”洛阳牡丹瓷博物馆馆长李学武说,牡丹瓷将牡丹文化与陶瓷技艺完美融合,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牡丹擦亮了城市名片,也激活了文化基因。近年来,洛阳在大力发展牡丹深加工产业的基础上,持续拓展牡丹衍生品领域,牡丹瓷、牡丹画、牡丹香、牡丹丝绸、牡丹剪纸等文创产品百花齐放,为牡丹产业拓展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擦亮牡丹品牌

洛阳大力发展的牡丹特色产业,正是实施“美丽经济”的生动实践。

洛宁县赵村镇土桥村是一个典型的旱塬地,当地有说法:“十年九旱,靠天吃饭。”2019年,该村流转2200亩土地与北京强佑集团合作规划种植油用牡丹,发展牡丹花海观光园,乡亲们依靠牡丹种植、观光旅游,腰包鼓了,干劲更足了。

栾川县赤土店镇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累计在4个村发展高山牡丹芍药鲜切花产业,种植基地达1200多亩。乡亲们不仅有地租收益和劳务收益,还靠着成片的花田开办起了农家宾馆,吃上了“旅游饭”。

土桥村、赤土店镇是洛阳立足现实、变短板为优势,发展牡丹特色产业的具体实践。近年来,洛阳围绕擦亮洛阳牡丹品牌、扩大牡丹产业规模、拉长牡丹产业链条,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牡丹进行深层次、多领域开发利用,推动牡丹产业向综合性、全链条、高效化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市场培育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洛阳在巩固提升自营店、超市特产专区等传统线下销售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电商、外贸、会展等新营销渠道。如今,河洛大地的牡丹观赏园区、高标准种植油用牡丹示范区、牡丹科研基地及油用牡丹种植区等成效显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洛阳市牡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伴随着消费升级,牡丹产业方兴未艾。今后一个时期,洛阳将持续强力推进牡丹产业转型升级,瞄准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洛阳牡丹品牌影响力、文化带动力、市场竞争力,把牡丹产业发展成为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