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动漫电影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信息流

麦当劳新营销:11位AI美女带货薯条,网友炸锅,马斯克却点赞?

2024-08-27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近期,日本麦当劳推出了一则15秒的视频广告,其中11位美女围绕一份薯条展开,这则广告吸引了超千万的浏览量,甚至引起了马斯克的关注,他评价道:“Cool”。然而,与马斯克的看法相反,许多观众对此广告表达了强烈的不适感,有人直言:“这太令人毛骨悚然了”,类似的负面评论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开玩笑说,视频里一口薯条都没吃,让人不禁怀疑薯条是否难以下咽。

观众的不适感主要源于广告的粗制滥造及其所展现的AI典型错误,如“六指”现象。日本媒体Toyogeizai指出,虽然AI模型逼真,但并未完美符合观众对人类外表的期望,从而产生“不自然”和“陌生”的感觉。这种“一眼假”的效果让本该贴近生活的场景变得诡异,正如以往大量AI生图广告所引发的反感一样。

据天脉网了解,麦当劳其实早已开始使用全AI制作广告,但早期的作品更多是通过富有巧思的剪辑来扬长避短,尽管也能看出AI的痕迹,却并未给人以如今这般僵硬的感觉。此次广告的主演Kaku Drop是一名在日本颇有影响力的数字人网红,类似于我国的“柳夜熙”。她日常更新的内容往往以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年轻女性形象出现,尽管有明显的AI感,但并未引发如此强烈的“恐怖谷”效应。

那么,为何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会引发观众的不适呢?关键在于食品广告的核心在于唤起观众的食欲和愉悦感,这依赖于视觉上的真实与亲切感,而这恰恰是AI的弱点。观众期待看到的是能够激发味蕾的视觉体验,而非冰冷的技术演示。当食品成为装饰,人物只剩下漂亮的外壳,广告自然也就失去了说服力。

不仅仅是审美问题,广告内容上的策略也出现了问题。以往的广告视频往往会将焦点集中在“故事”上,通过情节给人留下印象,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而麦当劳这则广告非但没有创造出一个适合麦当劳的情境,反而出现了大量重复的快速推进镜头。这种镜头运动在惊悚电影中常用来渲染危机时刻,但用在一个需要体现日常感、刺激食欲的食品广告中,显然是不合适的。加之广告中的人物都是僵硬的“AI脸”,更加重了这种违和感。

然而,并非所有使用AI制作的广告都会引发不适。例如,可口可乐去年推出的广告就将产品与名画、AI与现实相结合,巧妙地遮掩了AI文生图容易僵硬的短板,还突出了“Real Magic”的主题。这显示了AI元素与数字特效等相结合可以巧妙地消除“AI味”。

AI在广告中的应用并非万能灵药,而是一个需要与其他元素相结合的工具。一位有着多年从业经历的国内4A广告公司资深从业者表示,AI只是视频拍摄流程中的一个元素,它多了一种表现形式,但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那么,为何我们仍能感受到AI广告的“包围”呢?这位从业者指出,广告行业更注重商业效果,很多时候品牌方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而降本增效是厂商希望用AI解决一切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秒针营销科学院发布的《2024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43%的广告主认为整体营销投入将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告投放者只会越来越关注投放产生的实际效果。AI作为降本增效的最佳思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例如,AI广告的制作成本可能只是传统制作流程的1/4,这大大降低了视频生产阶段的成本。

然而,商业广告的真正目的在于让观众记住产品,而非仅仅表达观点或传递审美。从这个角度而言,广告的目的在于加深印象,而非让人欣赏悦目。这也解释了麦当劳广告中为什么要使用重复的快速推进镜头。尽管这种视觉刺激能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注意力,但随着类似手法的泛滥,观众很快就会感到疲劳和厌倦。

当广告不再依赖故事和情感,而仅仅追求技术与效率时,观众感受到的更多是冰冷与疏离。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批判的那样,人类情感被物化为商品交换的附庸,人与品牌的关系也因此变得冷漠和疏离。以这样的方式让观众记住的产品,是否真正赢得了人心,或许要打上一个问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