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宇宙的深处,一项突破性的天文发现正逐步揭开系外行星的神秘面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教授葛健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通过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成功挖掘出五颗前所未有的超短周期行星,它们的直径均小于地球,且围绕主星的轨道周期不足一天。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天文领域应用的重大进展,也为行星科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
艺术想象图:新发现的超短周期系外行星(制图:石琰)
葛健教授及其团队利用创新的深度学习算法,直接从庞大的开普勒望远镜数据集中筛选出这些珍贵的行星信号,这一过程不仅高效且精准,相较于传统方法,新算法的搜寻速度提升了约15倍。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算法的高效性,也彰显了人工智能在处理复杂天文数据方面的巨大潜力。
这些新发现的超短周期行星,被天文学家形象地称为“熔岩世界”,它们表面温度极高,受潮汐力影响频繁发生火山喷发,是研究行星极端环境和形成机制的绝佳对象。尤为其中四颗行星距其主星之近,体积之小,均创下了新的记录,它们的存在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系外行星多样性的认识。
葛健教授表示:“这是人工智能与天文学深度融合的又一里程碑。我们的工作不仅发现了新的行星,更重要的是,它为未来探索更多未知天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方法论指导。”这项研究成果已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发表,引起了国际天文学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