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神舟十九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成功升空,我国航天事业再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此同时,神舟十八号的三名航天员也迎来了他们归途的倒计时。在10月30日清晨4时27分,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搭载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随着一声轰鸣,划破长空,直指苍穹。
飞船入轨后,经过大约6.5小时的飞行,成功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对接。随后,神舟十九号的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空间站,与神舟十八号的航天员会合,完成了我国空间站历史上的第五次太空会师。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我国空间站运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神舟十八号的航天员则开始着手准备他们的返回任务。
据报道,神舟十八号的三名航天员计划于11月4日返回地球。然而,在离开空间站之前,他们还有一系列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首先,他们需要处理在轨期间完成的科学实验数据。在空间站上,他们参与了多项关于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的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航天员们需要仔细更换实验设备中的样品,并对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下传至地面控制中心。
他们还需要对空间站进行维护和交接工作。这包括检查空间站内各类设备和仪器的运行状态,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并对空间站内的物资进行详细的清点和整理。从食品、水、氧气等生活物资,到实验器材、工具等工作物资,每一样都需要仔细核对,以确保神舟十九号的航天员能够顺利接手,继续开展工作。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是返回流程的演练。神舟十八号的航天员需要多次模拟返回过程中的关键操作,以及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应急情况。与此同时,东风着陆场也展开了搜救和回收演练,为迎接神舟十八号的返回做好充分准备。这一系列的演练,旨在确保航天员在返回过程中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确保他们的安全。
在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们还将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那就是黑障区。当返回舱进入地球上空35千米到80千米的区域时,由于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返回舱表面的温度会急剧升高,同时与地面的所有联络也会被切断,形成所谓的“黑障区”。在这个区域内,地面指挥中心无法获取返回舱的实时信息,对返回舱的状态监测和指挥控制受到限制。因此,我国科研人员对返回舱进行了特殊设计,采用了先进的高温烧蚀材料和特殊的通信技术,以确保航天员能够安全穿越黑障区。
为了应对返回过程中的体力消耗和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航天员们还会携带航天员能量餐。这种由国家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发的食品,具备国家专利,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快速、持久的能量补充,并抵抗疲劳。它的用料讲究,采用进口原料,做到了0反式脂肪酸、0防腐剂和0蔗糖,既营养又美味。在返回过程中,航天员能量餐将成为他们的重要支撑,帮助他们保持最佳状态,确保安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