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涉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重大案件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这家名为普利制药(SZ300630)的企业,被曝出在两年时间内虚增了高达6.95亿元的利润,而该公司2014至2019年间的扣非净利润总和仅为6.79亿元。
普利制药的造假手段并不复杂,主要是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的销售业务来操纵财务数据。这一行为不仅欺骗了广大投资者,还套牢了3.8万名股东。然而,从2024年9月30日的数据来看,持股的机构数量已从2022年6月30日的275家锐减至仅剩一家——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面对如此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相关监管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对公司及涉事高管进行了处罚。普利制药的董事长范敏华、副总经理罗佟凝等6位高管被罚款总额达1420万元,其中范敏华个人被罚500万元。尽管这些罚款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巨款,但对于年薪动辄数十万的高管们来说,也并非难以承受之重。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普利制药的造假行为已经坐实,但仍有不少投资者对其保持信任。这其中包括了曾经的公募“一姐”、医药女神中欧基金的葛兰。葛兰曾重仓持有普利制药,并在其股价高位时持续增持,一度成为公司的第二大流通股东。然而,随着普利制药造假事件的曝光,葛兰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据传其可能亏损了近10个小目标。
普利制药的造假行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早在公司上市之前,其股权结构就经历了多次变更。上市后,一些早期投资者如鼎晖投资和翁向炜旗下的公司,在股票解禁后迅速减持套现。而葛兰则是在2017年12月开始关注并投资普利制药,随着其业绩表现优异,葛兰逐渐增持至第二大流通股东。
然而,普利制药的业绩增长在2020年后开始放缓,但数字上看仍然可观。2021年和2022年,公司的营收分别达到了15.08亿元和18.06亿元,扣非净利润也分别达到了4.05亿元和3.98亿元。然而,这些数字中包含了大量的虚假成分,使得投资者对普利制药的业绩产生了严重误判。
除了虚构销售业务外,普利制药的财务数据还存在其他异常。例如,公司的预付款项在2021年飙升至2.55亿元,而2020年仅为3700多万元。对于这一异常变化,公司并未在年报中给出合理解释。公司的应收款和短期借款也在快速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其财务风险。
普利制药的造假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诚信。对于这类行为,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大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投资者也应保持警惕,理性分析公司的财务数据和业绩情况,避免盲目跟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