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淀区,关于教育的讨论总是格外热烈,尤其是“海淀模式”与“衡水模式”的比较,更是家长圈中的热门话题。近日,一位来自中关村三小的家长分享了自己对海淀教育的真实感受,为我们揭示了海淀教育的另一面。
这位家长,在北京朝阳某大型跨国企业工作,为了孩子的教育,特意在海淀购置了学区房,让孩子进入了中关村三小就读。她表示,这是自己前半辈子作出的最明智的决定,因为海淀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中关村三小的开学典礼,庄严而充满活力,家长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而这位家长更是直言,海淀的教育并非外界所传言的“鸡娃”和“题海战术”。她提到,三小的作业量并不大,但每一道题都经过精心设计,含金量高,且体系完整。
她特别提到了三小自己编写的数学教辅《数酷》,这本书设计科学,不仅加深了孩子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还联系了生活实际进行知识拓展。老师们更是负责任,放学前就能批改完作业,并给孩子讲解错题,安排加练。
关于海淀家长和孩子的背景,这位家长也进行了澄清。她表示,虽然海淀确实有不少高知家庭,但大部分孩子还是来自普通工薪家庭。高知家庭的孩子通常都很谦虚、温良,乐意帮助同学,是非常值得深交的朋友。因此,孩子在海淀区上学,根本不用担心融入问题。
海淀的学校也并非只看重成绩,这位家长强调。她提到,三小的升学成绩虽然好,但学校还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如合唱团、民乐团、交响乐团等,每一个都搞得非常专业,水平很高。这些社团不仅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还引入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自信。
这位家长还分享了海淀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选择课外班的经验。她表示,在海淀重点校周围,有很多品质高、有真本事的课外班,可以盲选。而且,同学和家长之间会有很多口碑相传的课外班,特别节省决策成本。孩子之间也会互相分享好题和上课外班的经验,因此上课外班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个常规操作。
最后,这位家长还提到了可以从海淀模式中借鉴的几个方面,如中关村三小自己编写的教辅资料所传达出的教学思路,以及鼓励孩子多参与英语话剧表演活动、养成阅读习惯等。
通过这位家长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海淀的教育并非外界所传言的那样只有“鸡娃”和“题海战术”,而是一个注重孩子全面发展、多元化评价的教育环境。这对于正在为孩子教育发愁的家长们来说,或许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