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知名护肤品牌相宜本草遭遇了高层人事变动,其CEO张舸在入职仅约半年后选择离职,成为继去年以来第二位离职的CEO。这一变动引发了业界对相宜本草未来发展的广泛关注。
回顾相宜本草的上市之路,可谓历经坎坷。早在2012年,公司就首次向证监会递交了IPO招股书,计划在上交所上市,并希望通过募资约7亿元来加强营销渠道和品牌建设。然而,在2014年,相宜本草却主动终止了这一计划。当时,公司总裁严明表示,终止上市是出于多方面战略考量,包括商超渠道环境不佳以及公司内部调整等因素。
尽管如此,相宜本草并未放弃上市的梦想。2020年,公司重启上市计划,同年俞巍接任为执行总裁。2022年11月,证监会网站披露相宜本草与中金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计划A股挂牌上市。然而,截至目前,相宜本草尚未向沪深北交易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在此期间,相宜本草高层人事变动频繁,从2014年至2022年,公司至少经历了9次高层人事震荡,这对公司战略的连贯性和管理团队的稳定性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相宜本草在上市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委托加工模式占比高、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较低等问题,引发了外界的质疑。为了满足上市要求,相宜本草需要在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方面进一步完善提升。
当前,中国美妆市场正经历着风云变幻。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根据数据显示,线上交易规模在2024年同比增长5.86%至6910.52亿元,占比高达64.35%;而线下规模则同比下滑2.28%至3827.7亿元,占比为35.65%。在品牌格局方面,国货崛起与国际品牌调整并存。国货美妆上市公司如珀莱雅、韩束等业绩表现亮眼,而国际美妆品牌如欧莱雅、资生堂等则在中国市场面临业绩下滑或增速放缓的挑战。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相宜本草的处境显得尤为尴尬。公司以“本草护肤专家”为定位,走平价、高性价比路线,满足了追求天然成分、价格亲民的消费者需求。然而,与西安巨子生物和毛戈平相比,相宜本草在产品定位、经销模式以及品牌高端化和市场影响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西安巨子生物依托重组胶原蛋白技术,专注于肌肤修复问题,目标客户为有肌肤修复需求人群;而毛戈平则以高端彩妆为主导,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和个性化的追求。相比之下,相宜本草在产品定位上缺乏明确的专业细分领域和高端化、定制化特色。
在经销模式上,相宜本草按地区对大型商超、线上销售和专营店三大渠道分设代理商,并规定每个经销商只能选择一个单一渠道。虽然公司近年来也在电商自营和与头部主播合作方面发力线上,但整体灵活性仍有待提高。在业绩表现方面,相宜本草在2013年达到销售额23亿元巅峰后,业绩增长放缓。而西安巨子生物和毛戈平则营收和利润表现良好,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宜本草也存在明显不足。尽管公司有一定的研发合作和专利,但在研发投入规模和持续创新能力上与西安巨子生物和毛戈平相比存在差距。这也使得相宜本草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